农资导报微信订阅号

当前位置:首页 国际 > 正文

了解了这个群体,才能玩转农资!

——“全国新农人”大型调查活动走进天津、山东纪实

2019-06-04
作者:郑红艳   来自: 农资导报

  5月22日~23日,由《农资导报》和美盛公司共同组织的“全国新农人”大型调查活动正式开始实地走访。记者与美盛公司相关人员一起前往天津宝坻和山东临邑进行调查。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在这两个相距不到400公里的地区,新农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据天津宝坻区洪岐农资店经理刘洪岐介绍,当地土地从2013起开始大规模流转,大户种植渐成气候。现在100亩以上的大户所种植的土地面积能达到当地总面积的95%以上,有的农户种植规模达到3000亩,甚至上万亩。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刘洪岐从以前单纯卖农资转向为种植大户提供种植解决方案,这让他的经营规模很快扩大。

  刘洪岐说:“聚焦水稻种植大户后,我们不像以前那么忙乱了,有更多时间为他们服务。现在我们服务的大户有200多家,服务面积达12万亩以上。”

  由于能为大户提供种植解决方案,让大户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刘洪岐成为当地水稻种植协会的领头人,成为乡村振兴大潮中,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代表。

  今年46岁的种植大户李朝春是一个纯粹的种植大户,他从7、8年前开始包地,现在手上有6000亩地。

  李朝春自豪地说:“我种了20多年地,从来没赔过。这么多年,我天天猫在地里,已经成了行家。我只要从田边一走就知道这块地有没有病、缺不缺肥。”

  以李朝春为代表的新农人还想进一步扩大规模。他说:“我种了一辈子的地,会一直种下去。如果有机会,我还想扩大规模。国家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山东临邑:土地流转速度较慢

  而在山东临邑地区,记者发现当地土地流转情况与天津宝坻相比速度慢得多。当地一半以上的地都还是分散在小户手中,而且种地的人年龄偏大,大部分都已在50岁以上,当地主要作物是小麦。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近10个村民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80亩。而种这些地的大爷已经65岁了,一个人种80亩小麦,在年成好的时候,每亩地收益能达到500~600元。问大爷还想不想继续扩大规模,他很坚定地说:“想!”

  其余的几名大户种植面积分别在50亩左右,也都是种小麦。“由于现在机械化程度比较高,播种有播种机、打药有无人机、收割也是机械化操作,所以即使一个人盯着几十亩地,也完全没问题。”一个54岁的大嫂这样说,因为丈夫瘫痪在床,家里的50亩地基本都由她一个人操持。

  在天津宝坻,当地大部分水稻已实现蟹稻立体种养。这对经济效益是一个很大的补充,就算是水稻收成不太好的年份,螃蟹收入也会是一个很大的补充。

  李朝春说:“近年由于包地成本越来越高,一亩地种水稻可能只赚200元左右,只能以规模取胜。但是同时养殖蟹,收入能增加不少。”

  因为立体种养,农户对农药的选择也更加用心,自觉开始使用绿色环保型农药。记者在田间地头基本看不到农药包装乱扔的现象,无形之中保护了当地的自然环境。

  由于水稻规模化种植,当地还成立了水稻协会,围绕水稻种植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李朝春自豪地说:“我们除了种水稻,还有自己的育苗厂养螃蟹。同时,我们还收购粮食,并形成了自己的大米品牌,金龙鱼也想来跟我们合作呢。”

  “我们这些田种得好、理念相同的大户也会自觉自愿地组合在一起,抱团发展。我们经常聚在一起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规模大了,农资采购成本也会下降,享受的服务也跟以前不一样。”李朝春说。

  山东临邑:经营方式单一,收益微薄

  在山东临邑,当地农户大部分都是单一种植小麦,收益微薄。在被采访的农户中,仅有一位56岁的农户除了有15亩小麦外,还种了30亩桃树。“小麦一年的收益不到1万元,主要靠桃园挣钱。”在回答记者“能否把小麦田改种成桃树”的问题时,他说,“不能,政府有要求。”

  因此,当地农户的经济状况明显比天津宝坻差很多。

  刘洪岐说自己这20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刚入行做农资的时候是什么赚钱卖什么,现在是什么产品好卖什么,这样安心。“我们会根据当地的种植情况选最好的最适合的产品。”

  刘洪岐经营的农资品牌并不多,化肥、种子、农药各选一个品牌。几年前他接触美盛化肥后发现,美盛提供的水稻全程套餐肥(如,育秧肥美可辛+稼镁,底肥美新丰,追肥美晶丰)效果特别突出。于是,他向自己服务的种植大户进行推荐,大家用后都说好,3年内销量从500吨快速增长到2000吨。他说,今年达到2500吨没问题,未来还有增长空间。

  刘洪岐说:“2018年水稻产量低,价格也低,当地有80%农户亏损,但是采用我们提供的种植解决方案的客户亏损的并不多。”作为美盛全程套餐肥的使用者,李朝春也表达了同样观点。

  因为种植面积大,当地大户对农资品牌的选择特别用心,看到效果才做决定。李朝春说:“我6、7年前认识刘经理,当时他介绍说美盛肥种水稻很适合,我就先拿了100亩出来作对比试验。几年下来发现施用美盛肥种出的水稻米质特别好,产量也高,好年头亩产量能到750千克以上。虽然美盛肥料有点贵,但是我们还是选这个肥料。”据他介绍当地水稻大户有70%都选美盛系列肥料。

  与此同时,刘洪岐在服务上下足了功夫。据他介绍,他们聘请了当地土肥站、农技站及企业的专家组成专门的专家团队。“我们从正月开始,连续多天开农民会,不讲产品,只讲水稻种植技术。这样的培训会一年要开50场。一拨一拨的,培训的人次差不多600人左右,都是大农户。”

  山东临邑:农资品牌意识尚在培育之中

  在临邑,美盛公司已在小麦上推行种肥同播。在观摩地,记者看美盛公司的高级技术支持专员王明建做的对比试验,发现施用美盛产品的小麦麦穗要比对照田里的长5cm左右,麦穗饱满充实,几乎没有空穗。

  记者随机采访农户发现,他们对农资品牌并不太重视,相反对价格比较敏感,大部分会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肥料。在小麦地头,记者还发现了很多随手丢弃的农药袋和药瓶。

  发展中的困顿

  刘洪岐说,当地种植大户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这些年,农户能拿到的贷款很少。如遇上不好的年份,大部分农户都会亏损,要想维持运转,就会把压力转嫁到我们身上——赊销。虽然农户第二年基本都能偿还,但是给我们带来的资金压力很大。”他表示如果国家这方面有金融体系的支撑,就会好很多。不过当地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可度比较高,购买农业保险还是挺普遍的。

  而在山东临邑,农户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是土地流转速度缓慢,二是农户不知道该如何提高土地的经营效率,这方面可能需要政府进一步引导;三是农户对农技服务渴求需要进一步满足。采访中,记者发现农资导报金草帽专家、山东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崔荣宗在讲小麦种植技术时,一位老大爷不顾天气炎热,一直拿着小本记着。他告诉记者:“我有80多亩地,如果技术上掌握得好一些,收益上也能有所提高。”

  天津宝坻的李朝春也表示:“我们种水稻不赔跟刘经理有很大关系,他们提供的服务很到位,当地农户有什么问题,他们的专家团队马上赶到现场及时处理。所以大户对农技的需求还是挺强的。”

  文/图 本报记者 郑红艳

  李朝春

  刘洪岐

  临邑小麦观摩会现场,美盛肥料对比效果突出

  调研组跟大户了解情况

  临邑大户意识到好肥料的重要性

编辑:系统管理员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 京ICP备20003859号-1
  • 农资导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