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导报微信订阅号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 > 正文

中国离尿素进口还有多远?

2017-04-25
作者:   来自: 农资导报

前期笔者曾呼吁,国内尿素生产企业在保证国内价格基本稳定和企业微利的情况下,把过剩的产能用于出口,通过“众筹”在国际市场打价格战,避免国内和出口同时亏损的局面,但市场的反馈令人失望:更多的人认为价格战是最好的方式,甚至有部分企业认为可以通过低成本优势挤垮其它高成本企业,提高行业的集中度,从而实现“垄断”,做到一劳永逸。他们的梦想能得以实现吗?笔者认为这个目标短期可以实现,但将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后果:尿素大量的进口。这个判断相信会让读者大跌眼镜:中国一直是尿素出口大国,怎么会变成进口呢?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甲醇同尿素的工艺和成本相似程度非常高,笔者就拿甲醇进行一次类比吧。

中国甲醇产能大约在8000万吨/年,常年开工率不足60%。2016年之前进口量在500万吨/年左右,2016年达历史最高的880万吨,而出口还不到5万吨,预计今年进口量将增至1000万吨,占国内总需求的20%,中国已经成为甲醇进口大国。中国大量进口甲醇的原因是国外气头成本低、质量好,这两个优势同样体现在尿素上:按照当前美国天然气期货价格测算,其生产一吨尿素的天然气原料成本不足人民币500元;气头尿素缩二脲低于煤头,质量也好于国内。那么,为什么中国会大量进口甲醇而出口尿素呢?笔者认为中国的化肥政策是造成这种反差的主要原因:2016年之前,中国化肥生产企业享受增值税、铁路运费、电价和天然气价格的优惠,提高了中国尿素成本的竞争力。在甲醇和尿素成本具有高度相关的情况下,国际生产商在新上项目时,必然会优先考虑更加市场化的甲醇项目,以追求更强的赢利能力,从而迟滞了尿素项目的上马,形成了前期中国大量进口甲醇和出口尿素的状况。随着中国对化肥优惠政策的取消,尿素必然成为国际生产商新的投资方向,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国际陆续新增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年。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尿素将重蹈甲醇的覆辙,首先失去的是国际市场,最终会大量进口。未来可能进口的区域是南方沿海、沿江地区:从中国尿素主产区到这些地区的运费普遍在200元/吨以上,甚至会高于进口的海运费,进口尿素更具有成本竞争力。

当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竞争的时候,国内那些自认为有成本优势的企业还有优势吗?指望通过价格竞争实现一劳永逸的想法是不是坐井观天?大胆地预测,中国尿素产能淘汰得越快,国际尿素新增产能上马得越快。当前是中国尿素难得的一个战略空档期:国际市场短期之内还需要中国的产能,是休养生息、强身健体来迎接更大的挑战还是拼得你死我活、等别人来坐享成果?结论不言自明。

孙子兵法云:兵者,危道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战争不是目的,而是以战促和。如果我们尿素行业还自信地把价格战当做唯一的竞争手段,是不是已经落后于时代的潮流了?从煤炭到石油到二铵,国际、国内的大量事例都告诉我们价格战并不能解决问题。中国尿素行业已经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内,农业用量减少;外,出口市场逐步丧失,甚至进口!在阶级矛盾(国内竞争)逐步让位于民族矛盾(国际竞争)的情况下,假如尿素行业还是继续奉行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策略,那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终必然是覆巢无完卵!如果行业再不采取行动,那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进口配额将会成为保护国内尿素的最后一道屏障:今年的进口配额为330万吨,配额内进口暂定税率为1%(超配额部分普通税率为150%,最惠国税率为50%)。

虽然尿素在夏种会有一波反弹,也希望厂商能抓住这次机会,但更长远地看,最悲观的时候还没有到来。由甲醇和尿素的关系,突然想起《过秦论》里的一段话:秦人(甲醇)不暇自哀,而后人(尿素)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真心希望行业能抱团取暖,应对即将到来的更大的挑战。  (余雷)


编辑:系统管理员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 京ICP备20003859号-1
  • 农资导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