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导报微信订阅号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 > 正文

政策资本正挤压过剩优势企业宜顺势而为

2016-09-09
作者:   来自: 农资导报

     

2016年,每个过剩行业都生存得异常艰难。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六大行业被确定为调控和引导的重点。被产能调控的重点产业,遭遇了限产、强制退出和项目用地叫停等一系列严厉的政策调控。
  7月11日,唐山市政府发文,当月限产时间跨度达20天。8月30日,湖北省公布了9月30日前该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关闭退出煤矿企业名单。9月6日,国土部宣布:新增产能的钢铁煤炭项目不再受理用地预审……
  很多企业在今年意识到:当前淘汰过剩产能的进程因为政策调控和资本力量的双重合力,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残酷性。但是对化肥行业来说,优势企业的生存空间不仅没有因此被压缩,反而有继续扩张的可能,关键就看企业如何盘活自有的全部优势资源,借行业调控之机谋划新布局。
  资本对过剩产能说“不”
  化肥行业也存在产能过剩,只是还没有被确定为调控和引导的重点。相对煤炭和钢铁行业,还没有遇到限产、强关、限地等一系列铁腕措施。
  2006年国家首次提出去产能概念,10年里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6~2009年,强调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第二阶段为2009~2012年,强调加大力度淘汰过落后产能;第三阶段为2013~2015年,国家开始铁腕清理严重过剩产能;第四阶段从2015年底至今,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同时淘汰“僵尸企业”。
  客观分析,淘汰过剩产能的前三阶段中,政策调控力量为主,而很多企业在今年意识到:第四阶段的淘汰过剩产能因为资本力量的大举加入,而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残酷性。
  相对于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来说,淘汰过剩产能,最敏感的地带无疑是资本市场,行动起来最残酷的也无疑是金融机构。今年初金融机构就形成一个共识:既然2016年中国经济的五大任务之首是去产能,投资上一定要尽量回避产能过剩行业。
  目前需求低迷、产能过剩的双叠加,令化肥企业遭遇“寒冬”。企业反映,上半年银行抽贷、压贷甚至断贷现象严重。部分银行不顾企业实际情况,抽贷、压贷,极大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行。银行对此的解释是:减少风险。一家银行抽贷,往往会引发其他银行跟风,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陷入绝境。
  当下,银行与化肥企业间的借贷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种:一部分金融机构选择抽贷、压贷;一部分金融机构看在过去的交情上,虽不抽贷但也不续贷;少数金融机构认为,去产能政策对化肥行业是利好而非利空,经过压产调整,化肥供求会呈现新格局,价格有望回升。虽然关系有三种,但客观上是“压得多、保得少”。化肥企业的现金流因此陡然趋紧。
  银行之外,其它金融机构对于产能过剩行业也是退避三舍。煤炭是产能过剩的重灾区,今年7月中旬,九大山西煤炭国企集体进京寻求更多的融资渠道。由于负债沉重,金融业界对山西煤企的偿债能力产生怀疑。投资机构认为目前没有保证债务不违约的清晰路径,地方政府究竟能动员多少资源来担保也并不明确,债券续发很可能因找不到接盘者而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在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中,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的博弈,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博弈交织演进。
  肥企发债信用评级下移

  7月份,中国债券市场信用债券募集资金8187亿元,同比上升1.85%。公司债券上升幅度最大,为64.13%。从行业分类看,化肥企业发债的比例极小。从化肥行业内已发债企业来看,主要为各省市化肥龙头企业,区域地位稳固。今年上半年度,化肥行业发行债券的主体合计8家(其中4家发行超短期融资券),均为有发债历史的企业。截至6月末,化肥行业仍在存续期内的债券发行主体共计18个。而这18家化肥行业发债主体已经有2家出现信用等级调降情况。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发生的一次债券违约事件,也令金融机构对化肥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有更多的担忧。5月4日,内蒙古奈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无法按时、足额筹集资金用于付“2011年内蒙古奈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债券”的应付利息及回售款项,构成对本期债券的实质违约。该公司是一家以农业产业化和化肥生产为主业,以房地产开发为基础的民营企业。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黄文涛表示:违约在预期之内,一方面公司身处产能过剩行业,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大幅下滑,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救治能力大幅减弱。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金融机构当前对于化肥行业的信用质量非常关注。随着信用债跟踪评级步入密集调整期,预计不同评级间信用债的走势将出现分化。今年上半年度,化肥行业共有2家发行主体发生了信用等级迁移,均为级别向下迁移,两家企业一家位于山西省,另一家位于广西。目前金融机构对化肥行业的主体信用评价,还基本保持稳定。但由于化肥行业供过于求的矛盾突出,行业短期内景气度仍将低迷,去产能压力仍然较大,有观点认为化肥行业内主体信用等级很可能继续出现向下的迁移。
  从化肥企业的信用评级分布中我们发现,能被评为AA+以上的企业,必须在资源、成本、市场占有率及品牌方面具有绝对优势的企业。而没有资源优势的化肥企业,目前最高的信用评级为AA级。化肥行业中18个债券发行主体的信用评级分布为,AAA级主体2个,AA+级主体4个,AA级主体10个,AA-级主体1个,A+级主体1个,BBB级主体1个。18家企业有19个信用评级。因为由中诚信证评和中诚信国际进行双评级的山东省某大型肥料企业的信用评级不一致。中国的债券市场,发债条件比较苛刻,评级偏低的企业在审核发债的时候会直接被淘汰。一般评级为BB到BBB级别的公司,是不能进行发债的。
  当然,对于大型化肥企业也有相关的好消息。山西省政府初步计划为省属七大煤炭企业发债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增信担保,还计划鼓励金融机构通过债转股、并购贷款、定制股权产品等方式,帮助煤炭企业重组债务。化肥企业作为各省重点支持的企业,也有可能在融资时获得政府的“背书”。但需要企业多方做工作。
  金融机构对各肥种不看好
  金融机构认为,中国化肥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下游需求不足,加之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行,导致尿素、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等主流肥料价格一路下滑。受此影响,化肥企业盈利能力也受到抑制,亏损企业较多。今年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小型化肥企业或面临淘汰和整合的命运。在当前无明显利好政策的作用下,预计下半年化肥市场形势依旧严峻。
  氮肥。2016~2017年,西北、华北地区预计仍有超过1500万吨新增产能投产。受产能过剩及市场需求疲软的双重影响,尿素产量增速明显放缓,今年上半年尿素累计产量为1770万吨,同比增长5.63%。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今年预计关停合成氨产能340万吨,关闭尿素产能300万吨,“十三五”期间预计关停尿素产能1300万吨。今年上半年,受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行、行业内产能过剩及下游需求疲软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尿素市场整体维持震荡下行的趋势。下半年进入用肥淡季,主要依赖于南方市场及对外出口,预计较难有明显起色。
  磷肥  磷肥行业长期面临产能过剩、行业相对分散、市场无序竞争、环保投入有限及资源开采过度等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国内磷肥总产量为2026.4万吨,同比上升11.4%,产能产量扩张势头明显。今年上半年度受制于出口放缓,国内磷肥(折纯)产量为880.04万吨,同比减少2.00%。磷肥市场整体表现不及上年,主要是国际市场需求放缓,出口减少。下半年随着秋季用肥、冬储需求等带动,磷肥需求或将有所好转,但受制于出口减少和价格低迷,磷肥市场整体或将难有起色。
  钾肥  2015年中国氯化钾进口量达到942.36万吨,较2014年大幅增长17.40%。价格方面,由于国内钾肥市场对进口的依赖度比较高,钾肥价格更多的受制于国际市场。目前来看,国内氯化钾价格整体表现相对稳定,且小幅高于国外。今年6月末,国产氯化钾和进口氯化钾价格分别为2120元/吨和2000元/吨。受资源供应的影响,钾肥价格一直相对较稳定,但缓慢下行的趋势仍较明朗。下半年,预计钾肥市场走势低迷。
  复合肥  复合肥生产企业数量多,总产能超过6500万吨/年,主要产区集中在华东、华中及西南区域,其中华东区域总产能占比约为50%。2015年以来复合肥价格整体运行平稳,其中45%氯基复合肥价格在1900~2050元/吨,45%硫基复合肥价格为2190~2380元/吨。由于氮、磷、钾三种单质肥料价格仍处于低位,部分复合肥龙头企业在原材料下跌过程中实现盈利增长。单质肥大规模的供过于求,使得复合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大幅增强,同时复合肥产品价格下跌的幅度远小于原料肥的下跌,产品毛利率略有提高,龙头企业的品牌溢价逐渐体现。2015年1~10月,复合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55.68亿元,同比增长12.22%;实现利润总额189.16亿元,同比增长41.67%。今年上半年度,复合肥市场整体呈现缓慢下行趋势。受粮食价格下滑,农民收入减少,原料单质肥价格下行、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预计下半年复合肥市场涨幅较弱。
  出口  今年上半年度化肥出口量大幅减少,累计出口各种肥料(包含肥料级氯化铵和硝酸钾)1257万吨,同比减少24.6%。化肥出口量大幅减少,一方面由于2016年沿用2015年的化肥关税政策,政策刺激因素不再;另一方面,化肥生产优惠政策取消,电价上调,恢复征收增值税,导致化肥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减弱。

编辑:郝锐敏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 京ICP备20003859号-1
  • 农资导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