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导报微信订阅号

当前位置:首页 农技 > 正文

农业农村部发布小麦秋冬种技术指导意见(上)

今冬小麦可适期播种

2018-10-16
作者:   来自: 农资导报

  今年夏季冬小麦主产区降雨多,土壤底墒总体较足。秋熟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接近常年同期,大部分地区冬小麦可适期播种。

  黄淮及北部冬麦区

  黄淮冬麦区包括山东、河南(信阳除外)、河北中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西西南部以及陕西关中地区等地。北部冬麦区包括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及东南部、陕西渭北等地。本区生产条件好,10月上中旬开始播种,次年5月底至6月上中旬收获。

  (一)播前准备

  1.品种选用。确保种子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正常苗率)在85%以上。一是根据品质需求选品种。按企业加工需求,适当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强筋小麦适宜种植区可选用品质优异、丰产性较好的强筋品种,中筋、中强筋小麦要兼顾丰产性、抗逆性和品质。二是根据不同生态区的气温条件选用冬性、半冬性品种。北部冬麦区严格选用冬性品种,黄淮冬麦区选用冬性或半冬性品种,黄淮南片部分地区或晚播麦田可适当选用弱春性品种,严禁跨区种植和选用未经审定的品种。三是根据种植制度选用品种。麦棉套种要求小麦品种适宜晚播早熟,以缩短麦、棉共生期,同时要求植株较矮、株型紧凑,边行优势强,可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四是根据土壤条件选用品种。肥水条件好的高产田选用耐肥抗倒品种,缺水地区选用耐旱节水稳产品种,旱薄地选用抗旱耐瘠品种,肥力较高的旱肥地选用抗旱耐肥品种。五是针对区域易发灾害选用品种。干热风重的地区选用适当早熟、抗早衰、抗青枯的品种,易发晚霜冻害地区选择早春生长稳健、抗霜冻能力强的品种,降水偏多、渍涝严重的南部地区宜选用耐湿、抗(耐)赤霉病及种子休眠期长的品种,锈病感染较重的地区应选用抗(耐)锈病的品种。六是严格引种换种。防止不试验就大量引种、调种及频繁更换良种。

  2.种子处理。做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减轻秋苗发病,压低越冬菌源,控制苗期地下害虫为害,可推迟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病时间。合理选择药剂,严格拌种用药量,禁止超量用药;拌种后立即播种,现拌现用,当日播完。适当增加药剂拌种后用种量。

  3.秸秆还田。玉米秸秆还田做到“切碎、撒匀、深埋、压实”。秸秆粉碎还田要求长度≦7厘米,均匀抛撒地表,耕翻深埋地下。如采用深松技术,必须先旋耕,将秸秆切入土层,旋耕深度15厘米以上,秸秆还田后要灌水踏实,如墒情适宜,则要及时耙压。

  4.深耕(深松)耙压。深耕23~25厘米后耙压,或深松30~35厘米然后旋耕耙压。深耕或深松效果可持续2年,可1年深耕或深松,2年旋耕整地。一年一作旱地麦田深耕、深松应在7月上旬。部分旱地可以深松为主少免耕,或推广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作业机械。

  5.施用基肥。注重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肥配合,补施微量元素肥。高产田采用氮肥后移技术,氮肥底施和追施各占50%,其他肥料全部底施。适宜施肥量参考如下:亩产300~400公斤,每亩施纯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4~6公斤、氧化钾4~6公斤,氮肥的70%底施,30%起身期追施,磷、钾肥全部底施。亩产400~500公斤,每亩施纯氮12~14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钾5~6公斤,氮肥60%底施,40%起身期或拔节期追施,磷、钾肥全部底施。亩产500~600公斤,每亩施纯氮14~16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6~8公斤,氮肥50%底施,50%拔节期追施,磷、钾肥全部底施。

  6.浇水造墒。墒情不足(当0~40厘米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的麦田要先造墒再播种。对不能及时造墒而播后浇蒙头水的麦田及时划锄,保证小麦及时出苗,防止土壤板结,减少土壤水分散失。南部低洼麦田注意排除田间积水,晾墒播种;旱地注意趁墒播种。

  (二)播种

  7.适宜播期。一般冬性品种适期播种的日平均气温为16℃~18℃,半冬性品种为14℃~16℃。培育冬前壮苗,冬性和半冬性品种要保证冬前有效积温达550℃~600℃,冬前形成主茎5~6片叶、单株分蘖3~5个、次生根3~5条的壮苗,同时还要考虑天气条件、肥力水平、病虫害和安全越冬等情况。一般北部冬麦区9月底至10月上旬,黄淮冬麦区北部和中部10月5~15日,黄淮冬麦区南部10月10~20日为适宜播期。

  8.合理播量。在适播期内需因地、因种、因时确定适宜播量。一是品种特性。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适当减少播量。二是播种时间。播种早的播量适当减少,播种晚的播量适当增加。三是地力水平。土壤肥水条件较好的基本苗宜稀、播量宜少,水肥条件差的麦田播量适当增加。一般北部冬麦区亩基本苗20万~30万,黄淮冬麦区北部和中部15万~25万,黄淮南片15万~18万。播种时日平均气温低于15℃后,每推迟一天播种,基本苗增加1万,但最多不宜超过35万。

  9.精细播种。在高质量整地前提下,推广宽幅匀播、宽窄行播种、等行距缩距匀播等播种方式;旱作区可示范推广机械沟播、整地播种一体化等方式;稻茬麦区推广机械条播。播种行距做到行距一致、播量准确、深浅一致,播种深度3~5厘米,不漏播、不重播。

  10.播后镇压。带镇压器的播种机要做到随播随压,不带镇压器的播种机播种后要用镇压器镇压。要保证镇压力度,确保镇压质量,做到土壤沉实,减少土壤透风失墒,促进麦苗生长,培育冬前壮苗。

  11.查苗补种。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查苗,缺苗或漏播地方要及早用同一品种的种子催芽补种,防止因缺苗断垄影响全苗匀苗和群体质量。

  (三)冬前管理

  12.浇越冬水。对缺墒麦田和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的麦田,要适时浇越冬水,保苗安全越冬。浇越冬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左右、水分可及时下渗时进行,“夜冻昼消”时完成。提倡节水灌溉,禁止大水漫灌。灌水后及时划锄,松土保墒,防止地表龟裂,避免透风伤根死苗。12月初,土壤墒情适宜(麦田0~40厘米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或高于70%),整地质量高、底肥充足、生长正常、群体适宜的麦田,冬前可不浇越冬水。对于没有浇水条件的麦田,每次降雨后要及时划锄保墒。

  13.化学除草。一般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小麦3~4叶期、杂草2叶1心至3叶期,选用适宜药剂,防除麦田杂草。

  14.防治地下害虫。对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为害较重的麦田,亩用适宜药剂兑水拌细土,结合锄地施入土中。药剂量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使用。

  15.严禁啃青。要加强冬前麦田管护,管好畜禽,杜绝畜禽啃青,确保麦苗正常生长和安全越冬。

编辑:系统管理员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 京ICP备20003859号-1
  • 农资导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