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导报微信订阅号

当前位置:首页 企业 > 正文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园林园艺学院:产教融合 专创融合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21-03-26
作者:刘中兵 唐艳平 张思   来自: 中国农资导报网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园林园艺学院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找准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通过校企合作,搭建了协同育人平台;通过专创融合,构建了专业能力训练体系;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精准定位,明确行业人才能力需求

近年来,广泛调研和走访多家校企合作单位,深入了解园林行业岗位需求、能力要求,了解到园林一线现场施工组织管理员需求大。遵循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的原则,办教学应用型学院,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未来的园林工程师,掌握园林设计和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岗位要求能对接甲方,协调处理各种关系;能明白设计意图,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能管理好施工员和工人。

二、产教融合,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近年来,学校先后与新洲区政府签订了《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书》,与阳逻开发区联合成立“校企合作发展联盟”,积极鼓励本地企业与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2015年8月,新洲区校企合作动员暨武生院“双百工程”(百名博士、教授进企业;百名企业高管、工程师上讲台)推进会在我校召开,高潮副区长亲自率新洲20余家企业到会。

通过地方政府的牵线搭桥,园林园艺学院强力推进校企合作,近年来,先后与武汉地区湖北东方神农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武汉绿洲源农业集团、汇绿生态科技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协议,合作共建,搭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

1.搭建专业实践平台。依托企业的规模效应和产业优势,把企业建成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先后组织了多批次学生赴新洲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教学,如安排了张恒、郑康等在武汉佳阳生态农业公司双柳葡萄基地进行毕业实习;组织学生赴武汉绿洲源农业集团开展果树的修剪实习和湖北东方神农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各种蔬菜的种养实践教学活动等。

2.搭建科研创新平台。近几年,先后与武汉林业集团花卉中心等多家合作共建单位签订了联合攻关和科研协议,承担了20余项横向课题研究,尤其是与新洲当地企业技术人员联合开展产学研横向课题研究,如与武汉佳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武汉绿洲源农业集团联合开展“葡萄避雨高产栽培模式研究”;与湖北东方神农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散花菜高产栽培行业标准制定研究”、与武汉金地源农业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生菜茎腐病防控研究”,与武汉佳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展“高标准观光生态示范园建设”等,目前,这些项目均取得阶段性成果。

3.搭建双师共享平台。通过大力实施“双百工程”,邀请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来校为学生讲授实践课程、作专题报告、指导创业项目等。如先后邀请了武汉佳阳集团、湖北东方神农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北杨林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绿洲源农业集团等公司领导、技术骨干来校,为学院师生讲课讲学,并聘请企业人员为特聘教授和创业导师。同时,刘中兵、唐艳平、袁飞荣作为武汉市科技特派员对接杨林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绿洲源农业集团进行科技服务;选派朱雪云、张思、杨海林、段然等30多人次到合作企业武汉佳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湖北东方神农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挂职锻炼。

4.搭建师生创客平台。新洲区政府与学校共建长河筑梦众创空间,成功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学院以此为契机,围绕专业建设需要,加强与合作企业的协调联动,共同推进长河筑梦众创空间园林创意技术平台建设,设立了花艺设计实验室、电脑设计实验室、园林模型制作实验室等,并依托这些平台,打造了风景园林月、园林艺术节、园创论坛、园创杯创业大赛、园创基金等“园创”系列文化品牌。

三、专创融合,构建专业能力训练体系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积极探索“需求导向,项目驱动,产教融合,协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中,通过专创融合,着力打造了“练、育、创、赛”四位一体的专业能力训练体系。

1.打破专业界限,办教改实验班。突出专业能力训练,全方位、多途径、多渠道、多平台提供训练机会。一是打破本专科界限,组建教改实验班。在专科大二、本科大三时选拔组建,本专科混合编班,一起上课,但本专科在理论学习上,本科要求高于专科;二是体现“做中学”的理念,精讲多练,强化实践动手。课程设置以及学时安排上,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是5:5;三是项目驱动、模块化教学。依托学校校园丰富的园林绿化景观资源,以校园绿化建设的具体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进行实施,每位同学亲自参与设计、施工和养护。通过学生参与实战项目的训练,将学生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得到了全面学习和提高。

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校内绿化景观项目设计、施工,每年70%的学生以校内小微项目做毕业设计,如参与植物园、问天湖的设计、施工等,仅在2020年参与校园各类建设项目30项,100多人次,大部分方案或建议被采纳。

2.激活第二课堂,提高动手能力。发挥第二课堂育人的作用,注重学生课外活动与专业的结合,成立专业协会,拓展实践教学,提高专业能力。

在2018年5月成立的菊花协会,招募会员近千人,师生动手种养菊花,每年以园林园艺学院为主举办的“四季菊展”,共展出菊花品种百余个、3万多盆,还有数十组菊花造型和小景,校园菊展先后被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湖北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宣传。另外还成立了兰花协会,月季协会、风景园林协会等专业社团,开展了各类专业实践活动,师生参与面广,活动效果好,极大了增强了专业学习兴趣,提高了专业动手能力。

3.举办技能大赛,强化实践训练。为了提高专业技能,学院每年组织参加湖北省和武汉市花艺职业技能大赛,多次获奖;组织校级CAD技能大赛、园林工程测量技术大赛、校内花坛设计大赛、园林艺术创作大赛等学科专业技能大赛,实施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考工程,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4.培育园创品牌,提升双创素养。围绕专业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和双创能力,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成效显著。

学院每年举行风景园林月、园林艺术节,打造了园创论坛、园创基金、园创杯创业大赛等园创品牌,催生了植物园运营管理项目、桃园养护管理、花坛养护管理等一批与专业结合度高的公益创业项目,积极探索了校内绿地日常管护校园绿化中心统筹协调、学院教师服务指导、学生公益创业团队主体运营的长效管理机制。

四、辐射引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近几年来,学院全力推进校企合作,开展协同育人工作,取得了一批互利双赢、持续发展的成果。

 一是构建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机制。通过凝聚共识,打造合作平台,广泛开展活动,构建了协同育人机制,初步建成了互为“三基”的格局,即企业建成实习基地、研究基地、就业基地,企业将学校建成员工培训基地、联合研发基地、人才供给基地 。

二是学校受益。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过程中,聘请了一批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联合组建园林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出谋划策,同时在企业挂职锻炼了一批专任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科研水平,教师吃住在企业,通过深入生产一线学习和锻炼,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建强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探索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开办了“园林实践班”、“园林园艺工匠班”等,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了学生实习实训,让学生真正地接触生产实际,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共建创新平台,先后遴选培育了300多名园林创客,在校级及以上各类创业大赛中获得奖项10余项,培养出了张培文、王恒中、吕健、陈文、陈恒、李婉婷等一大批创新创业学生典型;开展了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感恩社会,奉献他人,涌现出了达瓦丁增、江慧等一批先进青年志愿者,双创典型和先进志愿者的事迹被《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产生了良好的引领示范效应。

三是企业受益。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为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持、技术支持。学院朱雪云博士在湖北东方神农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挂职期间,多次开展扶贫讲座和员工业务培训,并深入田间地头与工人共同探讨技术问题;杨海林老师为武汉佳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进行休闲农业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其中成果最为突出的是袁飞荣博士为武汉佳阳生态农业公司葡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扭亏为盈。其事迹在《湖北日报》“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专版、荆楚网等主流媒体专门报道,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编辑:高永珍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 京ICP备20003859号-1
  • 农资导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