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导报微信订阅号

当前位置:首页 人物 > 正文

创新是建设一座城池

2017-05-12
作者:   来自: 农资导报

□本报记者肖立

格局之争

创新与其说是产品之争、资源之争、标准之争,不如说是企业的格局之争。格局包括一家企业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记者观察到,在创新浪潮之中,企业表现不同,格局也有高下之别。

企业的发展总会有局限,只有站得高、看得远,对机遇抓得准才能构建出更大的格局。在创新浪潮之中,有无数的企业力争上游。但事实是,有部分企业能够生存,少数企业能成长起来,成为标志性的企业则是寥若星辰。

像K+S这样标志性企业的创新之路,将成为肥料产业发展的经典案例。

近三年,中国肥料企业苦苦探索以求突破产业发展困局,肥料产业链的新产品、新理念、新营销不断出现,企业创新已成新浪潮。今年3月下旬,由《农资导报》主导的中国中微量元素及肥料产学研创新联盟成立,与会专家提出中微量元素将是继氮磷钾之后化肥行业的新热点,深圳德钾盐贸易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郭延亮博士更是明确提出:“镁,一定会成为继氮、磷、钾之后的第四种营养元素。中国农业对镁肥的需求会快速增长赶上欧洲,以目前土壤情况估算,年需要量在200万吨(以硫酸镁计)。”

深圳德钾盐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K+S)对镁肥产业的规划布局稳步推进,很像是在建设一座崭新的城池。去年9月,德国钾盐集团(K+S)在中国的两项业务布局陆续公布,一是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成立国际镁营养研究所(IMI),二是收购葫芦岛镁宝肥业有限公司,两项业务表明K+S将对镁肥的研究和生产重点移师中国。这个镁肥产业格局在随后的7个月里逐步显山露水,为业界所关注。在与郭延亮博士交流的过程中,记者不断地被他执着的追求、宏大的构想、细致的运作所打动。

兄弟三人藉学识确定领域

建一座城池,首先要选准一块地;肥料创新,需要找准一个领域。这里面有一个三兄弟的故事。三人都师从国际著名植物营养学家H. Marschner教授,大师兄Ismail Cakmak(图中)是土耳其Sabanci大学的植物营养学教授,是全球镁营养机理研究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二师兄张福锁(图右)是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减施增效专家组组长;三师弟是郭延亮博士(图左),他将镁肥生产布局与市场开发作为重点,被肥料界普遍关注。

共同的师承,决定了他们的工作从基础理论研究起步。镁是人体和植物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之一,重要性与钙不相上下;镁最好的食物来源是绿叶蔬菜,谷物也含有大量镁;镁还是构成植物体内叶绿素的主要成分之一,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镁又是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活化剂,能促进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同化作用;镁离子能激发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关的葡萄糖激酶、果糖激酶和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的活性,也是DNA聚合酶的活化剂,能促进DNA的合成;镁还与脂肪代谢有关,加速脂肪酸的合成。

由张福锁领导的国际镁营养研究所设在福建农林大学,成立至今的十个月里,大学和K+S共同投资建设了办公室和实验室,组织全国十多个教学科研单位形成镁协作网,目前已经有几十名老师和研究生参与了研究所的工作。他们收集了大量镁在植物营养方面的资料,进行总结整理,并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他们计划首先在全球知名的植物营养刊物上出版专集,然后再推出相关的学术著作;还要邀请全球最知名的植物营养专家,成立学术委员会,专注于镁在植物营养方面的研究。

收购镁宝凭资源完成跨越

K+S多年的经营轨迹令人称道,其在氮、磷、钾各元素肥料间的进退、取舍堪称经典,在对镁肥的布局上充分发挥了资源的优势,而经营的跨跃具有革命性。

在全球氮肥、特种肥供应不足时,他们大手笔并购了氮肥、复合肥、特种肥产能,并且以出色的经营能力,在不同的肥料品种中培育出一流的品牌,例如“狮马”牌氮肥、复合肥,“恩泰克”稳定性长效氮肥、复合肥以及“康朴”特种肥料等,都是全球知名的品牌。

钾肥是K+S的最强项,针对中国庞大的市场制定了精准的钾肥战略。K+S的钾肥品种相对较为全面,早期出口量也比较高,但随着全球更大、更有成本优势的钾肥大举进入中国市场,K+S逐渐收缩普通钾肥的出口量,从2003年开始在中国市场重点推广硫酸钾镁肥。目前,这个含镁肥料已经被广大中国农民接受,并引领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和推广。

基于对欧洲镁肥市场的精准掌控,K+S用了近10年的时间,考察中国的镁肥生产现状并评估分析潜在的市场需求。目前,国内生产镁肥的企业有五六十家,但没有几家产能超过十万吨。K+S在对国内的几十家镁肥生产企业进行了充分考察后,对于镁宝的生产工艺、装备水准有较高的评价。其生产工艺是参考磷酸钙的生产技术并对其进行消化改造,设备完全由企业自行设计完成。去年6月,K+S在葫芦岛注册成立德钾盐(葫芦岛)镁业有限公司,并于今年1月顺利完成与葫芦岛镁宝肥业有限公司的资产交割。2017年1月,德钾盐(葫芦岛)镁业有限公司正式运作,现有的9万吨硫酸镁生产线运作正常,预计2017年实际产量可以达到9万吨,产品大部分销往东南亚地区;同时,K+S计划于2018年建设完成一条全新的9万吨硫酸镁生产线,将硫酸镁产能扩大一倍,该条生产线的产品分为颗粒和粉状,分别直供市场和其它复合肥企业做原料,同时推出系列中微量元素肥料。

市场需求靠合作实现突破

K+S认为,镁是一个被中国遗忘的营养元素。欧洲施用镁肥已有80多年的历史,镁肥在欧洲的施用量达百万吨,是全球最高的。中国土壤的缺镁情况也相当严重,农业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国有2.1亿亩的土壤中度缺镁,1.4亿亩土地严重缺镁。

K+S的镁肥产业布局宏大而扎实,去年国际镁营养研究所和镁肥生产企业同时浮出水面,一南一北两个地方、两项合作构成了产业链上的两个重要环节,指向了同一个目标—————立足中国,推动全球镁肥的研究和生产。而今年的工作重点将扩展为普及镁肥常识,开展深度合作。

K+S的镁肥工程,大致为以下三个层面。一是进行镁营养的科学研究,从学术角度要为全球培育植物营养的顶尖人才;借助多种媒体,对农民进行镁肥的全面科普宣传,帮助大家了解镁肥。二是建立镁肥实验田和示范地,为推广镁肥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展示镁肥的效果。三是建设国内最大的镁肥生产企业,并与复合肥企业进行合作,生产更多的含镁肥料,共同推广镁肥。

郭延亮博士认为,K+S作为全球最大的镁肥生产企业,有能力承担开发中国镁肥市场的责任,也有信心对抗市场压力和风险,因为他们拥有几个有利条件。首先是K+S拥有资源、技术和推广实力,可以承担引领镁肥新产业的重任;其次是国内的复合肥企业有迫切的创新产品需求,而在复合肥中添加以镁为代表的中微量元素正是主要的创新出路,K+S愿意与更多的复合肥企业合作,实现产品增值创新,譬如云天化就正在开发含镁肥料产品;最后是当前肥料市场低迷、环保监管趋严,不利的客观条件会促成镁肥产业生产和推广比较规范有序。

编辑:系统管理员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 京ICP备20003859号-1
  • 农资导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