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导报微信订阅号

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 > 正文

菌肥时代来了!

2017-08-11
作者:   来自: 农资导报

□本报记者郑红艳

为什么农产品品质越来越低?为什么有些土地像沉睡了一样,种不出粮食了?为什么我们吃到的有些水果、蔬菜,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了?……经过近几十年快速发展的中国农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是什么原因带来了这样的结果?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很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经过深入分析之后,一致把目光投向了一个产品———微生物菌肥。菌肥的妙处到底在哪里?我们又将迎来怎样的一个菌肥时代?

生病的土壤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蔬菜、果树长不好了呢?“因为环境恶化了,土壤越来越贫瘠了。农作物在这样的逆境下生存,抵抗力下降,病虫害骤增,农产品品质也每况愈下。”木美土里企业集团董事长刘镇一语中的。是的,土壤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据国家环保部前部长陈吉宁介绍,保守估计,目前中国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农地被污染,全国目前大约有2亿亩耕地都存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问题。土壤破坏在农业生产当中表现为土壤板结、酸化、次生盐渍化,以重金属含量超标为代表的土壤污染严重、作物重茬死苗烂根严重等现象,这其中,任何一种现象都可以给作物带来伤害,导致作物各种病虫害高发、肥料利用率低、作物品质差等。

是的,长期以来的掠夺式种植,让土壤病了!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讲到,近些年来,东北黑土区高产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大豆、杂粮等肥田作物种植面积越来越少。加之农家肥使用量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黑土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在作物产量增加的同时,耕地地力和土壤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开始贫瘠化。

黑土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东北黑土区耕地面积约4.8亿亩,是全球三大黑土区之一。有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东北松辽流域黑土层厚度平均为80~100厘米。然而,随着过度开垦耕作,现在大部分地区黑土层厚度已经减少到20~30厘米,并且仍在以每年1厘米的速度减少。专家已发出警告,如果不加以保护,黑土继续退化,东北“大粮仓”的基础不牢,优势也会失去。

土壤生态恶化会给农业种植带来什么问题呢?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博士分析道:

首先是植物生长缓慢,呈亚健康态。土壤生态恶化后,会导致植物根系无法正常吸收和分泌物质,造成根部营养跟不上,甚至会造成植物中毒死亡。

其次是肥料利用率低,投入增加。多年过量肥料投入,土壤中已沉积了大量的磷、钾等营养元素。再施入肥料的话,不仅不会被土壤吸收,反而会顺水淋失流走,造成土壤生态恶化。山东大学教授姜远茂也表示,由于土壤质量不断下降,作物长势不好,不明就理的农民往往会增加化肥用量,如此一来会增加土壤酸根离子浓度,使土壤环境更遭,形成恶性循环。

再就是容易滋生病菌,产生病虫害。土壤生态恶化,会致使一些有益微生物菌群的繁殖能力和生活能力下降,甚至死亡;相反,会使得一些有害微生物借机大量繁殖,继而感染植物根部,直至蔓延全身。

近年来我们看到,北至内蒙古草原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南到海南岛的香蕉种植园,几乎都被各种土传病害侵害过,给农民带来极大的苦恼,也给农业种植蒙上阴影。

修复土壤、保护土壤健康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微生物肥料因其改良土壤和增产功效显著,备受关注!

微生物的秘密

微生物肥料为什么具有如此功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微生物的秘密。

“你知道沙漠和良田的区别在哪里吗?”在微生物领域已深耕十年的刘镇自问自答道,“其主要区别是良田里有有机质和微生物。科学研究发现,没有有机质,就没有肥沃的土壤。有机质对农作物是极其重要的,是农作物的重要营养来源。而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分解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形成越来越小的有机分子,这就是腐殖质,是最丰富、最全面的植物营养来源。同时,微生物与根系、根际土壤一起组成了农作物的‘肠胃’,很多有益微生物与根系形成互补共生关系,在农作物各种营养的转化和吸收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多数矿物质元素依靠微生物的活动变为农作物可吸收的活性状态。同时,有益微生物是农作物的卫士,协助抵抗病虫侵害。比如,植物生长需要磷、钾,但在土壤中绝大多数磷、钾以不溶物状态存在,例如钾长石,植物无法利用。而胶质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等可以将钾长石这块硬骨头‘磨烂嚼碎’,化为可溶的磷、钾活性状态,便于植物吸收。而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加工成可供植物吸收的氨态氮,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植物,形成植物的天然氮工厂。”

正是微生物的这些功能,让它在土壤改良中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守护神。

专家介绍,微生物肥料包含三类,即: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刘镇说:“微生物肥料有四大功能:所含的有机质营养丰富;有益菌有制造营养的能力;有益菌代谢产物具有促生作用;而且可以防控病害、虫害。中国农业每年废弃的有机质可以加工成上亿吨的微生物肥料,不仅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这么多的微生物肥料施入土壤,创造出良田,进而提高肥料利用率,让作物健康茁壮生长,病虫害也会大大减少。真是一举多得!”

菌肥时代来了!

事实证明,微生物菌肥在现实中的功用的确不可小觑。

专家正名菌肥

姜远茂教授是中国著名的苹果专家,这些年一直为中国苹果产量高、品质差而忧心,也在一直想办法提高果品品质。研究发现,通过给果树施用微生物菌肥和杀菌剂,有利于减轻连作障碍,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果品品质。

前不久,在由《农资导报》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生物刺激剂高峰论坛上,来自日本的微生物专家、倍增微生物创始人森田英则也讲到:他发明的倍增微生物农法,就是以土壤微生物为核心,来考虑整个农业。他通过多年摸索发现,运用倍增微生物农法种出的芒果,栽培适应性强,果皮颜色鲜美,味道极佳,商品性也很高。

从果农方面反馈的案例更是喜人!

果农喜爱菌肥

山东烟台牟平区水道镇果农鲍忠才,2012年的时候,他的园子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花脸病园”,苹果每斤卖六七毛钱也没人要。在技术人员帮助下,他使用菌肥对果园进行土壤调理。一年后,疙瘩消除,花脸症状减缓;连续使用3年后,果子基本恢复正常,果子上色快,表光好,每斤比别人多卖三五毛钱。现在他给大家讲起“起死回生”的园子,满脸都是喜悦之情!

来自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段旺村的葡萄果农李占国,前些年因为果园偏盐碱,种植七八年的“巨峰”葡萄出现黄叶现象,而且越来越严重,他加量施肥,结果黄叶越来越多,产量还降了。技术人员判断说,是化肥使用过多,伤根严重。改用菌肥调理,半年后,叶片宽大浓绿有光泽、厚实,有了很大改观。秋季收获时,葡萄上色好、均匀、糖度达19.3Brix%,甚是喜人!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威戎镇新胜村王宏斌的苹果树龄12年,之前树势较弱,果子偏小,产量不高。连续使用菌肥,树势增强,果个变大,亩产接近5000斤,成了名副其实的高产园。去年其他果园每斤1.5元左右,他的苹果以2.7元被果商收购。

微生物菌肥创造着一个个奇迹……

国家助推菌肥

微生物菌肥的神奇效果引起了各个层面的高度关注。目前,微生物肥料的应用范围基本涵盖了粮食、蔬菜、果树、中草药、烟草等各种类型的作物。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技术促进处处长马常宝2016年在《中国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状況》报告中指出,目前中国微生物肥料应用主要集中在三大区域:一是南方水稻种植区域,2013年应用面积达到4700万亩,用量超过10万吨。二是大中城市周边区域,该区域多为蔬菜、水果等经济价值较高的种植区域,应用微生物肥料可提高农产品品质,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增加农产品的经济价值。三是珠三角、长三角的污染耕地区域,正在探索应用微生物肥料抑制重金属、降低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方法和措施。

在微生物肥料越来越被老百姓认可的同时,微生物肥料产业的发展也如火如荼。记者在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检中心官网查阅,截至2016年9月,农业部登记微生物肥料产品(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2918个。其中,正式证1488个,临时证1430个。微生物菌剂正式登记产品500多个,临时登记也有近500个产品。近几年登记产品数量增长迅速。

由于微生物菌肥的这些独特功用,国家近年来也在大力助推产业发展。

首先,在产业政策和产业定位上,国家大力推动微生物肥料发展,鼓励微生物肥料在土壤修复方面的技术研发。2013年,国务院发布《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将微生物肥料列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发改委将微生物肥料列为现代农业优先发展的技术之一。随着《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8亿亩、《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等政策的实施,“国家将在‘十三五’和更长时期支持和发展微生物肥料产业!”中国农科院农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李俊透露,未来微生物肥料将占肥料总量的15%左右,应用推广面积在4亿亩以上。

其次,中国拥有丰富的微生物菌种资源,为发展微生物肥料产业提供了保证。有数据显示,我们畜牧业排泄物总量居世界第一,但还田率很低,排入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且多数未经腐熟无害化处理,不仅吸收利用效率低,还带入病菌虫卵,导致更多病虫害,亟须进行菌肥的转化利用。中国农业废弃物数以亿计,这也是微生肥菌肥的宝贵资源。如果加工成菌肥利用起来,可将贫瘠的土壤改造为肥沃的良田,种出的农作物健康、好吃、产量高、多卖钱!

目前中国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有1100多家,遍布除西藏外的30个省(区、市),年产量1200万吨,年产总值达200亿元,生物肥料累积应用面积2亿亩以上。与10年前相比,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数量、产值和推广面积均翻了一番。然而,与中国化肥用量约1.3亿吨(实物量)比起来,目前仅仅千万余吨的量,只占化肥用量的7%左右,市场占有率还极低。中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空间巨大,新产品、新技术备受期待!


编辑:系统管理员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 京ICP备20003859号-1
  • 农资导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