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导报微信订阅号

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 > 正文

让世界因镁而美

2018-01-05
作者:肖立   来自: 农资导报

镁会成为继氮、磷、钾之后的第四大营养元素,中国农业对镁肥的需求会快速增长并赶上欧洲。以目前土壤情况估算,年需要量保守估计在400万吨(以硫酸镁计)。15个月前成立的镁研所(IMI)以植物镁营养、镁等中微量无素与其它营养元的相互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提出三个结合的定位———工农商学结合、植物营养基础与应用研究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镁在中国和其它很多国家是一个被遗忘的营养元素。欧洲施用镁肥已有80多年的历史,镁肥在欧洲的施用量达百万吨(以硫酸镁计),是全球最高的。中国土壤的缺镁情况也相当严重,农业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国有2.1亿亩的土壤中度缺镁,1.4亿亩土地严重缺镁。镁研所立足中国辐射全球的定位也正迎合了这个市场需求。

中外专家组队  亮相首届理事会

以上信息是在2017年9月20日IMI成立一周年时召开的首届理事会上得知的。当天中上8点多钟,友谊宫二楼的4号会议室,参加首届镁研所理事会的各位理事陆续进入。年轻的工作人员看到每位理事进入后的第一件事是送上一件印有镁研所标志的深蓝色T恤,无论长幼、中外,男女,参会前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先换T恤,随着各种颜色的衣服被替换下来,会场变得整齐,参会者呈现团队感觉。

去年9月份,德国钾盐集团(K+S)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成立国际镁营养研究所(IMI),镁研所由中国农大张福锁教授领导。成立的15个月里,双方共同投资建设了办公室和实验室,组织全国十多个教学科研单位形成镁协作网,目前已经有几十名老师和研究生参与研究所的工作。他们收集了大量镁在植物营养方面的资料,进行总结整理,并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成立之初,镁研所计划首先在全球知名的植物营养刊物上出版专集,然后再推出相关的学术著作;还要邀请全球最知名的植物营养专家,成立学术委员会,专注于镁在植物营养方面的研究。现在各项工作正在一步步推进落实。

镁研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以植物镁营养、特别是镁等中微量元素与其他营养元素互作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弥补国内外中微量营养研究较少的不足,深化植物营养机理研究、创新营养调控途径、技术与产品、开展知识普及、技术转化和技术服务,培养新一代工农商学结合的综合性人才,形成以植物营养基础与应用研究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优势的国际研究所。

5国家7个专家英语沟通无障碍

首届理事会上来自中国、土耳其、以色列、新加坡几个国家的7位专家都是全球镁营养机理研究领域最权威的专家。7位常务理事因镁结交,因镁结盟,其中土耳其Sabanci大学的Ismail Cakmak教授、中国农大的张福锁教授、德钾盐郭延亮博士更是师出同门。三人都师从国际著名植物营养学家H. Marschner教授,大师兄Ismail Cakmak是是全球镁营养机理研究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二师兄张福锁是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减施增效专家组组长;三师弟是郭延亮博士,他是镁肥产业开发、市场推广的关键人物。

首届理事会的议题广泛,包括研究所发展方向、工作计划、运行管理、国内外合作、人才培养、知识传播与技术推广等。有趣的是,张福锁教授开场介绍的内容并非学术内容,而是镁研所的硬件———实验室、仪器设施、人员构成。张教授的英文流利,但断句间颇有中文感觉,记者听起来也大致知道他在说什么,在坐的几位外国学者也是频频点头,听到有趣之处还笑声不断。

全球招聘研究者年薪最高达百万

镁是人体和植物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之一,重要性与钙不相上下;镁最好的食物来源是绿叶蔬菜,谷物也含有大量镁;镁还是构成植物体内叶绿素的主要成分之一,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镁又是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活化剂,能促进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同化作用;镁离子能激发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关的葡萄糖激酶、果糖激酶和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的活性,也是DNA聚合酶的活化剂,能促进DNA的合成;镁还与脂肪代谢有关,加速脂肪酸的合成。

而镁肥在农作物增产、增收及改善农产品品质上发挥着巨大作用,但长期被忽视。不同作物、不同土壤上镁的丰缺指标不够完善,镁与其它元素的相互作用研究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水平上,镁元素的施用标准尚未建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镁研所现在还是初创阶段,设备安装和人员组成最重要的两个环节。记者注意到,会上第一个讨论点是实验设备何时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经过短暂的讨论,镁研所确定于2018年3月份完成实验室设备的安装,保证投入工作。而面向全球的人员招聘也于2017年2月和7月份两次在福建农林大学的网页上发布,有意思的是7月份的招聘更强调了面向全球招聘。两次招聘的阅读量高达5千多次,其中应该有未来的研究人员。

记者注意到镁研所的招聘广告职位众多,既有常务副所长,专职研究人员,也有博士后和辅助岗位的工作人员。研究人员的专业范围广:包括土壤化学、土壤微生物、肥料加工技术、植物营养与农产品品质、人与动物镁营养等方向的,这完全是是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架式。

镁研所为常务副所长开出了50~100万的高薪,并提供安家费、科研启动费、过渡住房。但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5年内建成具有全球知名度的科研团队;带动镁研所跨跃式发展,提高国际知名度。会议上,确定研究所副所长由中国农大李春俭教授担任,负责研究所运行及研究工作。

科研产业相交织力推镁担当大任

最令记者感兴趣的是,镁研所的工作正在给中国肥料创新工作开启一种新模式———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开拓镁元素从营养研究到肥料品类开发的新领域。这样的合作拥有更大的深度和广度空间。研究工作与产品创新可以自由地延伸和拓展,表面上看结合并不紧,但在更宽的领域中,反而可能产生更多的交叉合作,其研究成果的价值不局限于科研或是肥料产品,而是在共同构建一条完整的从植物营养到肥料新品类的产业链。

现在的中国肥料创新更加直接,企业更多是买一项现有的技术,推一个产品,开拓一处市场。但选一个区域深入研究,探索此前未多关注的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开辟一个新的产业空间,显然是更宏大的目标、更宽的格局。以目前的中国肥料产业发展需要来看,前者不可少,后者更难能可贵。

据了解,镁研所首先要进行镁营养的科学研究,从学术角度要为全球培育植物营养的顶尖人才;其次是借助多种媒体,对农民进行镁肥的全面科普宣传,帮助大家了解镁肥;再次是建立镁肥示范田,为推广镁肥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展示镁肥的效果。


采访手记

君子之交  合而不同

科研是把钱变成知识,产业创新是把知识变成钱。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有些像中国古人说的君子之交,合而不同。

科研和产业不是扭在一起的,而是两个体系,需要分别按照各自体系内的规则去运转。科研与产业创新的分离,使让双方都获得解放,分离反而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恰当的时间点、某个有真实技术需求的产品上自然地结合。

全球的肥料产业,正在惊奇地观看中国肥料产业的蜕变。这里有产能、有市场、有资金、有标准,未来这里还会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编辑:系统管理员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 京ICP备20003859号-1
  • 农资导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