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导报微信订阅号

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 > 正文

大浪淘沙始见金

——鲁化好阳光总经理陆彦平谈农资打假

2018-06-12
作者:常栋 贾艳梅   来自: 农资导报

  5月的初夏,北方广袤的田野里麦浪滚滚,正是小麦灌浆的关键时刻。这一季的收成如何将在1个月后终见分晓,各大肥料生产企业和农资经销商也铆足干劲积极备货,为下一季的玉米用肥做好准备。

  近几年小麦、玉米等粮食收购价格持续低迷,种植户们的收益并不乐观,假冒伪劣肥料在大田作物主产区又呈抬头之势,扰乱了市场秩序,给严格按照规范生产销售的正规肥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此,山东鲁化好阳光生态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彦平深感压力。

  鲁化好阳光是由兖矿鲁南化肥厂和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于2013年注册成立的一家新公司,在继承了前者厚重历史的同时,也注入了后者开发新品拓展市场的时代理念。针对当前假冒伪劣肥料又开始猖獗的局面,陆彦平表示,一方面,企业要练好自身功夫,打造精品,充分接受市场的检验;另一方面,企业也要通过更加贴心的配套服务,与用户们携手前行,迎接挑战,最终打赢肥料领域的这场“真假之战”。

  作为鲁化好阳光重点销售区域的东北市场,在经历了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销量近20%高速增长之后,2017年销售数据很不乐观。以吉林市场为例,由于去年假劣肥料现象比较猖獗,2017年企业销量较上年几乎没有增长,对整个公司的产品销售造成了较大影响。

  今年4月底,一段在朋友圈传播的视频中,假冒的鲁化好阳光产品露出了狐狸尾巴。企业经过一番探查发现,这些假货在当地已销售了4年以上,而探查人员赶到制假造假窝点时已是人去楼空。陆彦平表示,东北和山东市场都发现了假冒鲁化好阳光的产品,但目前鲁化好阳光没有安排专人进行打假,因为企业一旦介入,后续的跟踪取证等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企业而言负担太重,实在是承受不了,假货的搜查最终大都不了了之。“这种状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对此他也很无奈。

  随着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增加,肥料生产企业承受了较大的价格上涨压力。与此同时,粮食价格持续低迷,增产不增收成为农业生产的普遍现象,种植户对肥料选择不太上心,于是,偷减含量、冒充知名品牌产品的现象屡见不鲜。陆彦平介绍说,在东北市场,掺混肥以其配方灵活、价格实惠而占据大量市场份额,也正是因为其配方灵活,成为偷减含量的重灾区。据悉,氮磷钾的实际含量比标称含量少5个百分点几乎已是劣质肥的常态。以每吨掺混肥一个百分点含量最低40元成本计算,少5个百分点含量就意味着每吨少200元的生产成本。所以,与那些偷减含量的企业相比,按照标准生产的正规企业在起跑线上就处于劣势地位,根本无法与其竞争。

  另外,假冒产品在某些地区持续多年畅行无阻,也与当地的地方保护主义有关。陆彦平表示,近几年,在市场上会遇到一些“怪”现象:在进行常规的质量抽检时,偶尔被当地主管部门指定的检测机构判定为不达标产品,而且检测结果从理论上都是不可能出现的,这让一直非常注重产品质量的陆彦平感到难以理解。他立刻安排人员将同批次产品送至省市一级的权威检测机构进行复检,结果都是完全达标。但是在提出复检申请时,地方主管部门要么不同意复检,要么直接要求再次到其指定的检测机构复检。陆彦平将这一现象形象地称之为“打真不打假”。

  为了保护种植者利益,国家一直通过高压手段打击肥料领域的制假售假行为。但为什么假货屡禁不止,而且还一次次春风吹又生呢?

  在基层走访一家化肥零售店时,老板抱怨说,还有1个多月小麦就要收获了,正是种植户采购玉米肥旺季,他正准备大干一场,却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伙开着三轮进村兜售化肥的游商,声称买2袋送1袋、买5袋送5袋。不少农户图便宜,就把这一季的玉米肥采购完了,使得如他一样具有专业农资销售资质的零售店的生意大受影响,基层肥料销售的乱象可见一斑。

  据陆彦平分析,目前杂牌货、忽悠团最活跃的地区有如下特征:一是以种植大田粮食作物为主,以散户小规模经营居多。由于粮价较低,亩均收益不高,增产不一定增收,而且由于连年大量施用肥料,土地营养物质富集,即使少用些肥,减产也不明显。这些地方的农户选肥料马马虎虎,第一看价格,越低越好。二是用肥理念落后。农户喜欢所谓含量高、均衡型的肥料产品,如氮磷钾等比例配比的通用型45%或48%的复合肥。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并不是等比例的,选用这类通用型复合肥,一方面可能会造成部分营养元素的浪费,另一方面可能让作物对某一元素的高需求无法满足。而通用型复合肥往往是假冒伪劣的重灾区。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传统大田作物种植区域,假冒伪劣肥料产品能够存活,原因还是在于种植户的亩均收益较低,专业化程度不高。当种植结构逐渐由低附加值的作物品种转变为高附加值的品种,当土地逐渐由散户经营模式转为集约化经营模式时,凭借超低价格、频繁更换包装品牌,并以走村串巷“游击”销售为特点的假冒伪劣肥料,自然就没有市场生存空间了。

  假冒伪劣肥料如同一条“魔龙”般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一方面,假冒伪劣肥料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市场秩序,使正规企业的合格产品被排斥,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农户长期使用假冒伪劣肥料,小麦、玉米亩产量看似只减少了几十公斤,但累计起来的减产量十分可观,将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方能无患。

  陆彦平认为,假冒伪劣产品能够存活的根源,就是基层农户的种植收益过低,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种田积极性。因此,他呼吁政府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大对粮食作物的补贴,引导农民对种植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同时,科学有序地推进土地流转,提高粮食作物的种植管理和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国内粮食等农产品的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与进口粮食相抗衡,确保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

  在企业层面,具体到鲁化好阳光,陆彦平表示,为了与假冒伪劣肥料产品进行斗争,他们根据自身的优势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具体说来,一是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增强用户对鲁化好阳光品牌的信任度、忠诚度。他们敞开大门,邀请各地的零售商和农户到厂参观,见证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实力。指导农户掌握基本的真假肥料辨别知识。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提高周边农户对鲁化好阳光这一品牌的好感和信任,让大家不再那么容易被忽悠团牵着鼻子走,让他们放心大胆地与鲁化好阳光合作。二是截断假冒伪劣肥料与流通领域接触的通道。通过与一线经销商、种植大户和农业合作社的紧密合作,踏踏实实开展大田试验示范,建立示范村,组织周边农户现场观摩、测产,普及选好肥、少用肥的科学理念,凭借良好的使用效果让农户们心服口服,放心订货。三是与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合作,为他们提供定制化服务,调整复合肥合理元素配比,研发专用肥产品。目前鲁化好阳光已成功打造了几个远近闻名的规范化、现代化示范农场。这一系列举措,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服务和技术门槛,使得假冒伪劣肥料无隙可乘。

  在陆彦平看来,与假冒伪劣肥料的斗争也许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这只是目前中国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遭遇的一段小小插曲。只要企业守住底线,以合格优质的产品参与角逐,越过这一段崎岖的岔路,拥有最强配套服务水平和产品研发实力的企业,未来必将赢得最终的桂冠。鲁化好阳光正在以此为目标,坚定地踏浪前行。

  □本报记者 常栋 通讯员 贾艳梅

编辑:系统管理员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 京ICP备20003859号-1
  • 农资导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