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导报微信订阅号

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 > 正文

四位院士讲述中国“五谷丰登”

2019-12-13
作者:梁君穷 符巧飞   来自: 农资导报

  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描述是“五谷丰登”。五谷原是指稻、黍、稷、麦、菽。12月9日,全国现代种业发展暨南繁硅谷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包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内的4位育种大家讲述他们在各自专注的科研领域为中国种业而奋斗的故事。

  袁隆平:杂交稻覆盖全球

  袁隆平院士“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还有一个梦就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袁隆平讲述,1996年,原农业部启动了超级杂交稻育种计划。该计划分四期进行,每期的产量目标分别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及1000公斤,他和团队都成功实现了这些目标,目前正在向亩产1300公斤的目标推进。

  “在盐碱地区种植,杂交稻初战告捷!”谈到“海水稻”,袁隆平说,他希望能在1亿亩盐碱地种上耐盐碱水稻,若平均亩产300公斤,每年可生产出300亿公斤粮食。

  戴景瑞:引导玉米育种方向

  戴景瑞院士介绍,2017年至2019年有“金农科728”等31个机收籽粒类型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引领了玉米育种发展方向。

  下一步,玉米良种攻关工作将夯实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评价,着力优异育种材料创制,加强绿色高效品种选育与测试,促进绿色高效品种示范与大面积应用。

  盖钧镒:大豆亩产400公斤

  盖钧镒院士介绍,2015年以来,大豆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的成员单位共培育大豆新品种207个,目前已实现大豆亩产“400公斤可复制,300公斤成常态,200公斤大面积”的目标,为我国大豆产业的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大豆良种攻关组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大豆种业创新体系建设,创新育种技术,选育高产、优质专用品种,在有限面积上逐步提高供给水平,降低进口依存度,实现我国大豆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赵振东:小麦育种做强产业链

  赵振东院士表示,小麦育种一是强化材料和技术储备。落实藏粮于技战略,着眼于“一控二减三高效”的产业发展目标,培育新型绿色优质小麦品种。二是细化品种特性。鼓励种业科技创新,按面制品加工行业要求精细改良和鉴定品质指标,便于相同品质的不同品种混合进入加工环节。三是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强产融合,兼顾小麦产业链上各环节利益,强化优良品种对产业的支撑。 (梁君穷 符巧飞)

编辑:系统管理员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 京ICP备20003859号-1
  • 农资导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