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导报微信订阅号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 > 正文

复混肥的未来在哪里?

2017-07-03
作者:   来自: 农资导报


□本报记者郑涵予

题记

复混肥料产品具有养分综合的特点,可科学施肥、省工省时、肥效显著,因而发展迅速。一个国家所使用的化肥品种与其资源、作物种类和土壤特性等有关,欧洲地区大部分用的是合成法复合肥料,美国是掺混肥料和液体肥料,而中国复混肥以二次加工为主,主要运用团粒法。中国土壤肥力较低,农作物高产、农业可持续发展均需要加强化肥的投入,而复混肥料是近代化肥发展的必然趋势,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肥料品种。随着近年来复混肥料和各种专用肥料产量的稳步增长,复混肥行业已进入大整合时代,产品更新换代势在必行。


伴随生态农业时代的到来,肥料生产步入分级时代,复混肥行业也随之进入大整合的时代,产品更新换代势在必行。复混肥行业应该及时调整产品方向,比如在功能性肥料的开发上,要遵循减用量但不减功效的开发思路;要扩大生产混配肥和开发低品位矿源利用技术,以降低能源与矿源的消耗;依据主粮和经济作物生长全过程需求,开发提供全程解决方案的系列专用肥;响应用肥精细化,大力发展水溶肥、缓释肥。

有关产能和集中度

中国复混肥生产始于上世纪60年代,但由于原料等各种原因发展缓慢,直至80年代才有大于万吨的生产装置出现,90年代开始加快了复混肥生产的发展步伐。高峰期时,二次加工的复混肥生产企业有4000多家,但规模普遍较小。本世纪以来复混肥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现在排名前10的生产公司产能均大于100万吨,全国二次加工复混肥的总生产能力达到2亿吨。但生态农业时代的到来对肥料行业提出了新要求,近几年复混肥产量有所降低,基本维持在在5000~6500万吨左右,生产企业减少到3000家左右,集中度已在增加,产量排名前10%企业已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40%。

目前,中国的复混肥产业规模有了质的飞跃,已实现自给自足的目标,产业已进入成熟的稳定发展阶段。高浓度比重肥料的产量日益提高,各种专用肥料得到快速发展,产业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已逐步形成基础肥料向资源地、专用肥料向用肥市场调整的格局。复混肥规模企业在各地的布点有利于农化服务,生产技术已日臻完善,未来要思考的是如何使产品的配比更合理和如何更高效地应用。

目前,中国复混肥二次加工总产能达2亿吨,年产量达6000万吨,看起来产能严重过剩,但如果考虑到施肥的季节性集中、生产装置的轻投入、满负荷长期生产短期使用造成的流动资金压力巨大,就不会认为复混肥产能过剩了,按相关部门计算,中国化肥的复合化还不到35%。中国二次加工复混肥生产工艺以转鼓造粒的团粒法为主,但所有的二次加工复混肥生产工艺中国都有或者曾经有过,并且一些工艺是中国特有的,如低温脱氯硫基复混肥工艺、高塔尿基复混肥生产工艺。由于家庭承包制度制造成土地分散,种植品种散乱,农化服务体系复杂且成本高昂,因此中国复混肥以二次加工为主与中国农业结构有关。

成本挤压盈利空间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优质土壤不断减少,要保证产量必然需加大化肥的投入。而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肥料利用率低、资源瓶颈、环境压力等问题日益突出。虽然目前复混肥料行业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一些误区,例如以一味追求高含量而忽视高利用率、一味追求养分平均配制而不针对土壤、作物等。

由于进入门槛低,目前复混肥的产能还在增加,产业集中度还偏低、中小企业数目庞大、市场秩序亟待完善。由于资源瓶颈加剧了复混肥的成本压力,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复混肥产业的竞争力,成本构成中直接原料成本占比接近80%,盈利空间受到了挤压。随着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实施,打破了单一的等养分平衡肥配方,订单生产我使得企业配方多样化,大的企业可以生产几十个配方的复混肥料,但由于农化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难以支撑平衡施肥的大面积推广,也制约了复混肥市场的进一步开发。

对于复混肥行业的下一步发展,业内人士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调整产品结构,在添加剂和调理剂上下功夫,生产出有真实附加功效的新产品,摆脱炒概念的“初级阶段”;二是积极参与肥料的微生物有机化,生态农业要求无机-有机-微生物肥联合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三是响应绿色制造,主动调整包衣材料的选用使之养分化;四是主动退出肥料颗粒的染色,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杜绝土壤的再污染;五是坚持科技创新,工艺设备应向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制造方向改进。

环境的影响和挑战

随着国家加强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复混肥生产所必配部分装置如锅炉、燃烧炉提出更高要求。造粒机、干燥机、冷却机、包裹机等均有大量的含尘尾气产生,很多生产厂采用了重力沉降收尘加湿法洗涤的处理方法,由于分离效率低,带出较多的尘埃进入洗涤系统,引起洗涤液的量大大增多,生产中无法平衡这部分洗涤液,必须排出系统,造成肥料的大量浪费和环保问题。

国家在测土施肥上投入原料几乎都人工拆包,生产车间环境粉尘大,并且很多装置没有设置生产设备的除尘系统,结果导致了生产车间内散布了大量的粉尘,操作环境很差,严重影响操作工人的健康。另一个后果就是环境中存在易吸潮粉尘,电子元器件易损坏,导致计量称不准,影响产品中规定养份,因此部分企业经常出现产品中规定的养份及数量不合格,如何精确计量成为每一个复混肥企业都存在的技术难题。

由于生产过程没有返料计量,影响生产系统稳定的运行和造粒机稳定的操作,生产流水线的造粒机岗位离不开操作工人,蒸汽、水阀门的动作24小时均是人工操作,劳动强度有多大、系统的不稳定、造粒水份变化大、系统返料量不平衡和成品产量变化大,容易引起干燥机结疤,使产品的含水量偏高,抗压强度不高,产品结块严重。

重视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开发

中国化肥消费的高速增长期已基本结束,将进入结构调整时代,总量保持稳定并且可能会出现降低趋势,尤其是磷肥的施用量可能会减少。随着中国种植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土地集约化的进度加快,同样也会带来化肥结构的调整。复合肥生产向更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市场布局更趋合理且日益向市场前沿集中,复合肥产品将向着品种多样化、专用化方向发展,高效、低耗、节水、环境友好成为基本要求,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由单一企业间的竞争向着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转化,未来企业间、上下游间的联合和重组将不断发生。在2002年底硝酸铵被禁止作为化肥销售后,推动了硝基复合肥发展,这几年硝基复合肥成为行业发展热点,增加了中国硝态氮的施用量,这也与中国种植结构调整相适应。

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在未来企业应重视有机肥的开发,尤其是有机无机复混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兼有无机肥的快速和有机肥平衡持久的优点,可以减缓氮肥的释放速度,提高肥料无机养分利用率,改良土壤;适当的比例,可使有机无机复混肥具有适宜的供肥强度,又能维持较长时间,克服无机供肥大起大落和农家肥供肥强度不足、肥效慢的特点;通过调节有机无机比例,使供肥过程与作物生长的各阶段的需要相适应;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土壤及气候条件施用相应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作物的品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保护土壤的生态平衡,但也要注意二次污染。

测土配方服务迎来商机

随着中国农村强劳动力日潜减少,中国种植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土地集约化的进度加快,也会带来化肥产品结构和化肥销售方式的调整,领先的农化服务网络将成为复合肥企业构建自身优势和竞争力的重要一环,也决定其未来市场影响力的高下。随着土地集约化加快,肥料生产商依据土壤类型以及作物的营养特点来制定肥料配方的大客户定制专业服务会成为大趋势。集约化农业精准地调整土地和作物管理措施,将方便实行机械化种植和施肥,液体肥料和掺混肥料会迎来机会。

随着氮磷钾化肥的大量使用,单位面积土壤作物产量的提升,随作物带走的中微量元素养分却没有得到补给,使缺乏中微量元素的土壤越来越广泛,成了木桶短板。东北的黑土层和华北平原的耕作层在变薄,北方、西南普遍缺锌、铁、锰,南方普遍缺钙镁、硼和钼,因此在未来企业应重视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开发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是发展趋势。企业的配方站要靠近终端种植户,按需配肥,随用随配,但测土目的不仅是“配”,还要关注如何施。作物和土壤缺啥补啥,不能一个配方打天下。氮、磷、钾是作物不可或缺的大量营养元素,但钙、镁、硫、铁、锌、硼、铜、钼、硼等中微量元素作用也不可小视,有机-无机结合也应考虑,营养均衡全面对作用优质高产非常重要。

增值肥料是大势所趋

目前,中国三高农业的高投入、高产出、高强度用地严重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在高产体系下下,如何破解高产施肥的环境矛盾,在保障作物高产的同时,保护土壤和环境,实现土壤可持续利用是一大命题。在过去的一年里,肥料相关产业政策频出,包括《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更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已于6月22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中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对进一步规范中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切政策都表明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迫在眉睫。其中,发展新型高效肥料,通过化肥增效实现减量,是破解高产施肥环境矛盾、实现绿色增产的重要途径。

目前,现有肥料产业体系是以工业为主导建立的传统化肥产品体系,重点解决了肥料养分的有效性、可吸收问题,但与区域/田块作物、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匹配性不高,浪费多、效率低。大宗氮肥(尿素)、磷肥(磷铵)和钾肥(氯化钾)品种,针对性和专用性较差,肥料效果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损失、固定严重,利用率低,环境风险大。未来肥料产业的转型升级将改变过去以工业主导的肥料产品开发模式,建立以农业需求为导向的肥料产业新体系,这种肥料产业新体系将使产品全面实现作物专用化、产品更具针对性、适应性、适用性,与种植系统中的作物、土壤、气候、施用技术相匹配、产品更高效,利用率更高,利于协调高产优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增值肥料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中国已经制定50项增值肥料企业/行业标准,其中《含腐植酸尿素》、《含海藻酸尿素》、《海藻酸类肥料》、《腐植酸复合肥料》4项国家化工行业标准已于2016年10月22日发布,2017年4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增值肥料已逐渐形成新产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提出,到“十三五”末增值尿素年产量达到1000万吨;“十四五”末,中国增值肥料年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应用面积达10亿亩,增值肥料在中国形成新常态、新业态,为化肥减施增效、绿色增产做出重要贡献。未来,利用增效载体技术,对中国尿素、磷铵、复混肥、水溶肥等大宗肥料改性增效,整体提升系列产品的性能与功能,推动中国化肥产业技术升级将是大势所趋。


编辑:系统管理员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 京ICP备20003859号-1
  • 农资导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