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导报微信订阅号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 > 正文

全国农技中心印发《秋季主要粮油作物植保无人飞机“一喷多促”技术指导意见》

2025-07-23
作者:   来自: 农药药械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保(植检、农技)站(总站、中心),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为加强水稻、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病虫害防控,提升植保无人飞机“一喷多促”施药技术水平,促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我中心联合国家航空植保科技创新联盟,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制定《秋季主要粮油作物植保无人飞机“一喷多促”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加强技术指导,规范植保无人飞机施药作业,全力保障丰产丰收。

全国农技中心

2025年7月22日

秋季主要粮油作物植保无人飞机“一喷多促”技术指导意见

为科学指导水稻、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植保无人飞机“一喷多促”作业,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水稻、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一喷多促”施药作业,所涉及的植保无人飞机作业参数、药剂选择和助剂添加等因素仅供参考,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气象条件、作物种类和生育期、药剂助剂品种、机型特点、周边作物和施药环境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二、作业参数

综合考虑作物种类和生育期、无人机机型、下压风场、施药液量等因素,合理设定作业参数,确保喷雾均匀、无重喷漏喷、飘移损失小且作物植株无折损。作业时环境风速应小于级风(3.3m/s),针对现有主流植保无人飞机,建议飞行速度5—7m/s,施药液量1.53.0升/亩;飞行高度(离作物冠层的高度)根据载荷重量适当调整,载荷重量<50L的机型飞行高度2.0—3.0m、载荷量≥50L的机型飞行高度2.04.5m防治稻飞虱、纹枯病等茎基部病虫害时应结合实际适当增加施药液量、降低飞行高度。施药前应根据飞行高度确定有效作业喷幅,确保喷幅边缘有足够的药液沉积量。

不同机型施药参数不同,应结合实际调整,大规模作业前须开展施药均匀性和稳定性试验,即在植株冠层叶片提前布放雾滴测试卡,检测喷雾的雾滴密度,建议雾滴密度≥20个/平方厘米。

三、防控药剂

按照各地指导意见和病虫发生实际,科学混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施药作业前,需开展药剂混配稳定性试验,即混配后所有组分混合均匀、性质稳定,未出现絮凝、沉淀、分层等现象,且对作物无药害

水稻:可选用三氟苯嘧啶、茚虫威、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等杀虫剂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二化螟等害虫,选用三环唑、肟菌·戊唑醇、噻呋酰胺、嘧菌酯等杀菌剂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同时,合理混配芸苔素内酯、噻苯隆、调环酸钙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植株抗逆能力,预防早衰,增加粒重。

玉米: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杀虫剂防治玉米螟、粘虫、蚜虫等害虫,选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氟环唑等杀菌剂防治叶斑病、大小斑病等病害。同时,合理混配三十烷醇、噻苯隆、芸苔素内酯、胺鲜酯、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植株生长、增强抗倒伏抗逆能力。

大豆: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等杀虫剂防治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等蛀食性害虫,选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苯甲·丙环唑等杀菌剂防治叶荚部病害。同时,合理混配喷施三十烷醇、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二氢卟吩铁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诱抗剂等强健植株,预防早衰,促进结荚和鼓粒。

四、桶混助剂

施药作业前,应选择适于植保无人飞机施药作业的桶混助剂,按要求添加至桶混药液中并混合均匀,以改善农药药液性能,促进雾滴沉降、减少飘移损失、提高耐雨水冲刷和抗蒸发性能。添加助剂后的桶混药液应混合均匀、性质稳定,不得出现絮凝、沉淀、分层等现象,且对作物无药害。

五、施药安全

(一)飞防作业前,要检查施药区域周边环境、确定施药边界,综合评估潜在风险,防止雾滴飘移造成非靶标生物毒害和周边作物药害。

(二)飞防作业时,气温不宜超过30℃,各地应结合实际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进行施药,严防中暑,务必确保施药人员安全。施药后如遇雨,应及时补治。

(三)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起降作业时,应远离障碍物和人员;作业人员应处于喷雾的上风位,严禁在施药区内穿行,作业时禁止吸烟及饮食。

(四)飞防结束后,3次清洗农药包装废弃物,并交至农药经营门店或生产经营企业,不得丢弃至田间地头、沟渠路旁等。

(五)根据工作需要,各地应及时跟踪调查病虫害防治效果,做好飞防作业质量评估。

编辑:郝锐敏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 京ICP备20003859号-1
  • 农资导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