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导报微信订阅号

当前位置:首页 两会 > 正文

两会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杨武云:“这件事我愿意干一辈子”

2023-03-13
作者:   来自: 中国农资导报网

“我是真心就想做点事,尽量多收集点资源放到资源库里,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财富。”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农科院副院长杨武云一直从事种质资源和小麦品种选育事业。他认为,加强特色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为了这件大事,他愿意倾其一生所学,只为了孙后代多收集保存些珍特优种质资源。

杨武云正在地里查看小麦品种长势 

 

基因资源保护至关重要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基因可以推动一个产业。在育种界,这种案例非常多,比如矮化育种引发的绿色革命、袁隆平野败型不育和杂交水稻的成功等,这些成功的案例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基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杨武云介绍,国家也非常重视基因资源保护,已经启动第三次农作物种子资源普查和系统调查工作。四川省也是2018年启动的,现在已完成162个县的普查和48个县的系统调查工作,共新收集种质资源9000多份。

“基因资源保护意义重大。”为什么这么说呢?杨武云举了一个例子。1995年,他去墨西哥国际玉米改良中心学习,回来时带回一套基因资源——人工合成小麦,然后进行育种,“川麦42”由此诞生,为成都平原每亩增产100公斤左右。“现在四川的优秀小麦品种基本上都是“川麦42”的后代,这就很说明问题。”

杨武云认为,首先,要保护基因资源,然后再发掘和应用它的优异基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品种飞跃式的发展。其次,要应用先进的育种技术。目前我们处于迭代式发展中,要借助先进的分子育种技术,特别是将现代的基因编辑等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让传统的育种技术快速升级换代。

优质种源是产业化的重要基础,四川是全国种业大省,也是国家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杨武云在今年两会上的建议也与种业现代化相关。“一是加强特色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二是加强种源创新基地建设,在四川建立西南地区乃至西部的种业创新高地。”杨武云表示,希望国家在政策上、资金上支持四川利用科技优势、资源优势、育种技术优势,建立种业的创新基地,即国家级天府种业实验室,从而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种业、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这项工作值得!”

“我们现在下去收种质资源时,当地农民都知道,都很配合我们,还主动给我们写信。”杨武云说,自从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后,大家都比之前更加非常关心种子问题。他给记者分享了一个非常感人的事情:

去年年底,他们收到一封信,信是来自四川绵阳市游仙区石马镇70多岁的刘志成写的,内容足足写了8页,主要是向专家教授们报告,他知道的一些农作物种质资源方面的信息,在刘志成提供的9条信息中,其中有两条是关于豆子的。经过专家的考察,发现这些特异、珍稀农作物种质资源,蕴藏着丰富的优异基因,在耐贫瘠、抗穗发芽、防裂荚、节水减肥及耐储存等遗传研究和育种应用方面潜力很大。

“这件事情让我非常激动。一位70多岁的老人家竟然都知道种质资源保护,并且主动写信告诉我们,让我们去收集,真的是让我们搞科研的人员非常感动。”杨武云说,通过这件事情,让我更加坚定了做好基因资源保护的决心。“这项工作值得!”

让资源变得更有活力

粮食安全,种子是基础。种业振兴才能筑牢农业根基,增加农民收入。杨武云认为,种业振兴应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给科研人员稳定的、足额足量的科研经费支持。其次,加强先进的科研平台建设和应用。再次,加强种子资源的收集保存,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并且要做一个长期的战略。全国要在代表性地区和省份建立种质保护中期库,然后把重要的种质资源入库保存。“我们通过几年普查发现,有的种质资源,它实际上在当地是很有特色的,只要我们保护起来再进行研发,就可以很好地促进产业发展,支撑乡村振兴。在保护中应用,在应用中保护,让资源变得更有活力。”

种业的振兴也离不开种子企业,那么种企应如何发展?杨武云表示,种子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一定要跟科研院所结合起来,提高创新能力。并且要加大种业研发资金的投入,这样才能够形成良性的企业竞争,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在采访结束时,杨武云表示,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一定要有责任和担当。“你看那位农民都有那么高的觉悟,我们要有更高的觉悟。基因资源如果不保护,它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这个事情真的是为子孙后代留下的一份财富。这样利国利民的公益事情我愿意干一辈子。”

编辑:郝锐敏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 京ICP备20003859号-1
  • 农资导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