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导报微信订阅号

当前位置:首页 两会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赵皖平: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2024-03-11
作者:陈馨蕊   来自: 中国农资导报网

以科技创新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足,转化率偏低。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在两会上提出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我国是农业科研大国。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已跨入世界第一方阵,农业领域高被引论文数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都稳居全球第一。但是,赵皖平指出,虽然我国每年有6000~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面世,成果转化率却仅有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是未来大国竞争的关键因素,是高质量发展的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赵皖平提出一系列建议以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赵皖平表示,应鼓励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突破农业科研与生产脱节瓶颈。“科研院所发挥其在知识积累、人才储备、实验设备和技术方法、信息来源等方面的优势,企业发挥其在资金融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优势。”他表示,应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有效整合双方信息、技术、人才等科技创新资源。

赵皖平建议,企业与科研院校可以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或新质技术的应用研究,以赛事或农研基金等形式联合构建新型科技平台,建立人才联合培养与交流机制。同时,加大向农村地区派驻科技人员的力度,以“科研+基地+农户+企业”等多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卡点,指导农民发展高质量农业。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还需要长效投入,加大支持力度。”赵皖平提出,要鼓励平台经济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研发投入,各级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引导,建立长效机制,为加快形成、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创造更好条件、营造更好氛围。

编辑:郝锐敏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 京ICP备20003859号-1
  • 农资导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