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千万工程”让村民不再“坐在垃圾堆上面数钞票”
2025-03-06
作者:马小如 来自: 中国农资导报网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
“您作为一位来自浙江农村基层的村党委书记,在落实‘千万工程’,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吗?”
3月5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针对记者提问回答道:“我来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源地——浙江湖州,自1998年起开始担任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委书记,至今已27年了,我亲身经历了‘千万工程’给我们山村带来的巨大变化,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让我非常感慨。”
张天任回忆道,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办起了不少企业,老百姓虽然致富,但是山秃了,水臭了。白衬衫晒在外面,晚上收回来变黑了,为什么?上面都沾满了煤灰。老百姓曾经说我们是“坐在垃圾堆上面数钞票”,有的纷纷搬到了县城,不愿意回来住。
2003年,在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浙江省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让我记忆犹新的是,2004年6月2日,习近平同志来到新川村本土企业——天能集团调研,勉励我们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走绿色发展道路。”张天任说。
村两委会痛定思痛,决定换种活法:打生态牌,走生态富民路。从老百姓反映强烈的脏乱差整治入手,从投资少、见效快的垃圾分类开始,改厕改水,村道硬化、绿化、亮化,22年如一日。如今的新川村旧貌换新颜,绿水青山又回来了,老百姓住上了小洋房,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人均收入达到了15万元。
“深化‘千万工程’,要扮靓‘面子’,更要重视‘里子’,要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张天任表示,村两委会一只脚踏污染的“刹车”,关停10多家落后的石矿和高能耗企业;另一只脚踩绿色的“油门”,通过村企共建,引导村里的企业融入新能源产业链,鼓励村民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特色民宿。3000多人的村子里,办起了80多家企业,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我们还成立了3家强村公司,年营业收入近亿元,在这个收入的基础上,我们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使“生态优势”变成了“民生福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
“我们村这些年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归根结底是党的领导好,是遵循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现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浙江的光荣使命。”张天任表示,一村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近年来,我们和贵州台江县的台盘村、安徽凤阳县的小岗村等多个村结对联建,共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同时,在我们村的80多家企业里,也有来自32个民族的1780多位少数民族同胞,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增收。
“今后,我们还要与全国多个民族、更多的村结对共建,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享浙江在‘千万工程’和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的经验,共同发展、共享繁荣!”他说道。
编辑:郝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