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反响热烈:政府工作报告亮点纷呈,鼓舞干劲!
2025-03-10
作者:马小如 来自: 中国农资导报网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开幕会结束后,代表、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纷纷点赞,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感受到这是一个政治站位高、工作落点实、催人奋进的好报告。”在聆听完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亮点纷呈,处处体现了创新,催人奋进,这个报告我是完全赞成的!激励我们凝心聚力,真抓实干。”
作为一名教育科技战线的代表,宋宝安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到,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效能提升,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贵州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今后要围绕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和贵州的经济发展需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作为贵州高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里提供“贵大方案”,贡献“贵大力量”。
宋宝安还表示,自己作为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未来将带领团队一起,围绕农药产业里的“卡脖子”难题,围绕着绿色农药的创新、原创靶标和新骨架分子的发现,通过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结合,来创制拥有中国人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的绿色农药,为农业重大病害防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和有效的防控产品,为我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贡献力量。
聆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副主委、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铿锵有力、鼓舞干劲,兼顾了全面与具体、回顾与目标,干货满满,信息量巨大。总体感受就是两个字——实在!”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该领域是我对今年两会的关注重点。” 安庭表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健全帮扶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当前,我国许多县域地方特色农作物“老品种”携带大量优异基因,适应性强、抗逆性好、品质优良、风味独特、文化深厚,事关县域最广泛、最悠久、最基础的种植养殖产业,是“联农带农”的现实纽带与致富根基,今后需要在加大力度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利用。
“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中包括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能力,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金融发展协会主席魏明德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听完政府工作报告,让我深刻思考香港要如何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有作用,在“十五五”期间作出应有的贡献。
魏明德表示,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仍继续加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深度与广度。目前,香港正在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国际高等教育枢纽,以上都是环环相扣,这不单能带动香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会助力大湾区,以及国家未来发展。未来,香港要大力推动发展科技创新企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造福人类,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同时,还要继续发挥本身独特的地理优势、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法律体系,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站位高远、主题突出、数据翔实,是一个有高度、有谋划的好报告!”聆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农药中心副主任刘晓艳谈了两点感受。
第一个感受是,顶压前行、成绩满满。过去的一年,面对国际形势的多变,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攻坚克难,在全球经济下滑的环境中,我国实现GDP增长5%,实属不易。“湖北省GDP增长5.8%,更是了不起的成绩,值得我们骄傲!”
第二个感受是,谋划未来、目标明确。“作为从事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一线科技人员,报告中给我感受最多的是‘创新’。”刘晓艳表示,如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这都是我们接下来要去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聆听了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心情澎湃,备受鼓舞,更是引发了我更多、更深刻的思考。”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六马镇致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卢丹表示,六马镇致富村一直致力于发展蜂糖李产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这是拓宽农民增收的一个致富渠道,这让我们备受鼓舞。
卢丹表示,未来,要努力把蜂糖李的质量搞上去,完善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引进和培育科技人才,不断提升水果品质,提高产业附加值,带领乡亲们过上更加甜蜜的生活。同时,还将积极地宣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乡亲们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增强大家的信心和活力。
编辑:郝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