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导报微信订阅号

当前位置:首页 两会 > 正文

两会热点:农业新质生产力,用科技驱动农业现代化新飞跃

2025-03-10
作者:马小如   来自: 中国农资导报网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我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在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自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以来,短短一年半时间,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迅猛发展。毫无疑问,今年新质生产力再次登顶两会热词榜,也成为每位上会代表和委员谈到最多的话题,“三农”代表也纷纷就农业新质生产力表达了看法与展望。

“经过去年一年的发展,以Deepseek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让大家看到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表示,新质生产力就是通过科技创新、要素优化组合,真正地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2025年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方面发挥作用最重要的一年。”张福锁表示,当前,农业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比如,现在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做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把过去几年才能完成的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

张福锁还谈到,过去企业做一个肥料配方要根据当地的土壤、作物、气候以及农民的习惯来制订,并且生产出产品后还要拿到当地进行验证,需要好几年才能有一个适合当地的完善配方。放在今天,可能半个小时以内就可以把全国甚至全球类似的配方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找出来,进行对比后为该区域推荐最好的配方,而且这个配方在验证过程中将出现什么结果都可以提前知道。

“科技是新质生产力的体现,对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张福锁表示,2025年是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人工智能真正支撑农业快速发展的新起点,前景非常广阔!

“新质生产力这个词并不陌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过,尤其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首次提到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农药中心副主任刘晓艳表示,当前,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有很多方向,比如生物育种、人工智能与农业相结合的智慧农业等。

 “站在我研究的领域来看,我们从事的农业微生物产业的研究也是一种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农业微生物产业的主要方向有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修复剂以及生物技术等。”刘晓艳强调,当这些农业微生物的新产品和技术在未来取得显著发展并广泛推广时,它们也将迅速成为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助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李宝聚指出,新质生产力正通过人工智能应用在生物育种、绿色投入品研发及农机装备等领域,推动农业生产从机械化向智能化转型,能显著减轻农业从业者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进而吸引更多大学生投身到农业生产工作当中来。

“新质生产力是我本次两会主要关注的方向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潍坊科技学院特聘教授、无土农业新质生产力研究院院长邹宁告诉记者,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科技,科技方面尤其要注重人才的培养。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海伦市向秋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向秋提议,海伦市建设新质生产力示范市(县);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金融发展协会主席魏明德建议,大力发展智能农业,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

展望未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我国农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从大数据、人工智能到生物育种、微生物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各个分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会极大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将深刻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引领农业现代化进程迈向新高度。


编辑:郝锐敏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 京ICP备20003859号-1
  • 农资导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