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三把“金钥匙”打开胡张庄村绿色发展之路
2025-03-11
作者:马小如 来自: 中国农资导报网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东丽区华明街胡张庄村党支部书记 杨宝玲(人民网记者翁奇羽摄)
3月8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东丽区华明街胡张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宝玲接受采访。
“扎根农村基层40余年,请问您是如何和乡亲们一起将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旧貌换新颜的?”针对记者提问,杨宝玲回答,44年前,她从山东远嫁天津,来到了一个被称为天津“北大荒”的胡张庄村。2006年,村两委会换届时她当选为村主任。2010年,她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是我许下的承诺,特别是201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新职务、新职责,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杨宝玲说,“我始终记住一个道理,作为一名党员和农村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就是要在致富路上带着乡亲们使劲儿跑,坚守自己的初心和承诺。”
过去,胡张庄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有着“芦苇荡、盐碱地、土坯房,有女不嫁胡张庄”的先天缺陷,但也有着土壤中含大量的钾元素,种出来的葡萄口感甜、味道香的资源优势。“如何打开发展之路,实现乡村振兴使命,我和乡亲们反复思考着、掂量着,逐步找到了打开绿色发展之路的三把‘金钥匙’。” 杨宝玲说道。
第一把“金钥匙”是让葡萄藤结出致富果。“2008年,我带领大伙儿制定了发展规划。”杨宝玲介绍,以葡萄优势产业为抓手,通过硬化田间道路、疏通沟渠、提升改造电线线路、建设农业生产用房和冷库、引进大棚种植项目和葡萄酒厂、建立营销网等措施,彻底改变了乡亲们“谈田色变”的历史,打通了农产品向外运输的致富之路。2021年,胡张庄村葡萄完成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并被列入全国的“一村一品”创建名录。
第二把“金钥匙”是让盐碱地种出丰收苗。胡张庄村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除有2000亩地的葡萄园外,还有3000亩地的养殖鱼塘。杨宝玲坚持一手抓葡萄种植,一手抓水产养殖,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使昔日的盐碱地变为乡亲们发家致富的“绿色银行”。每到夏季,绿油油的葡萄园和养殖鱼塘遥相呼应,吸引着各地的游客。
第三把“金钥匙”是让“北大荒”种出幸福花。杨宝玲表示,胡张庄村凭借深厚的红色底蕴,目前正在深挖各类资源,打造集田园风光、休闲采摘、文化旅游、教育研学为一体的田园项目,实打实地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如今的胡张庄村早已实现了考上大学的学生有奖励、群众养老有保障、困难群体有关怀的目标,还正在打造农文旅一体的项目。“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如今我已经扎根农村基层40多年,对于胡张庄村这片土地,我爱得深沉。我愿意坚守在这儿,和乡亲们一起为乡村振兴事业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杨宝玲说。
编辑:郝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