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赵昭、谭新萍:聚焦乡村发展新势力
2025-03-12
作者:马小如 来自: 中国农资导报网
3月11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上,河南南阳雅民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昭和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萍乡武功山茅店村党总支书记谭新萍接受记者采访,她们分别就乡村发展新势力建言献策。
河南南阳雅民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昭(右)
“大学毕业,我在城里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往返于城市和农村,我发现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和农村的相对落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赵昭表示,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考上大学的目的不应该是离开落后的家乡,而是要回来改变家乡的落后。
大学毕业后,赵昭怀揣着返乡创业的梦想决定回乡养牛,一切从零开始。起初,她创立了养殖合作社,当时没有资金,她便贷款买来了牛犊、盖起了厂房;没有技术,她便抱着专业书籍啃“硬骨头”;没有经验,她就虚心向村里的“牛把式”请教。“我从50头小牛养起,慢慢发展。”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赵昭表示,2015年,在她创业的第7个年头,养殖场也有了近千头牛的规模。这时牛群出现了大规模疾病感染,当时的牛价也出现了持续低迷。赵昭想到过要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经过多年努力,目前赵昭流转养殖基地225亩,同期饲养肉牛4000头,同时流转种植土地2000亩,实现种养结合。合作社带动周边500多农户致富增收。“我成为大家心中信赖的‘牛倌’!”赵昭说道。
赵昭表示,她最欣慰的是能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带动更多乡亲们改变多年来传统低效的生产方式;通过探索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方法,把腐熟发酵的牛粪作为种植双孢菇、养殖蚯蚓的基料,打通生态循环链条,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在脱贫攻坚战中,赵昭通过技术指导、产业帮扶,帮助200多名贫困户成功脱贫。这些年她在农村发展中感受到,农村需要年轻人,农业需要年轻人。对年轻人来说,农村和农业都是大有可为的天地。
“从大山深处走向人民大会堂,让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是我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最质朴的履职方向。”赵昭说道。
江西萍乡武功山茅店村党总支书记 谭新萍(右)
茅店村曾经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尽管有好山、好水、好农产品,但是由于种植没有规模,销售没有路子,富锌、富硒的瓜果蔬菜、优质大米只能在附近的集市低价售卖,很多绿色无公害的果蔬只能堆放在家里,卖不上价钱。乡亲们辛苦一年下来,收入微薄,积极性不高。
怎样把种在地里的“土疙瘩”变成村民增收致富的“金疙瘩”呢?谭新萍表示,打开销路是关键。只有让村里的优质农副产品走出大山,卖向全国,村民才能增收。
作为村党总支书记和来自农村基层的人大代表,谭新萍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基层党组织要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的殷殷嘱托,带着乡亲们的期盼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提出了“畅通零散型农户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建议。
去年,武功山农产品配送中心落户茅店村。配送中心配备了先进的冷链设施,解决了储存和保鲜的问题,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村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精准的种植计划,让乡亲们实现了订单式生产。
“乡亲们再也不会盲目种植,也不用拉着农产品到集市上叫卖,只要把种出来的瓜果蔬菜送到配送中心,就能现场完成现金结算。” 谭新萍表示,“村里肖大爷说,以前挑着菜篮要走几公里的山路到集镇上卖菜,有时候守了一整天都卖不出去,不想多种。现在只要从地里采摘回来,送到配送中心,就能拿到现钱,还是蛮好的,可以多种几亩。”
如今,茅店村的农副产品正通过配送中心源源不断地销往城市的“餐桌”。谭新萍介绍,茅店村不仅建了配送中心,还与江西省粮油集团开展合作,推广优质水稻种植,现已推出联名品牌大米,村民们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大幅上涨。同时,还依托武功山景区,组织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产业。
“去年10月,我们茅店村有幸成为央视《山水间的家》拍摄地,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 谭新萍表示,看到家乡的变化,村里许多在外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曾经偏远的撂荒地如今种满了“订单式”农产品,曾经闲置的民房被改造成“一房难求”的民宿。“我们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村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编辑:郝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