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圃开出“大方”,助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增产行动
2025-03-19
作者:吴俊生 来自: 中国农资导报网
为深入实践“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增产行动,中化化肥厚圃土壤健康平台(简称厚圃平台)与中化化肥山东营销大区,于3月13日在山东省滨州市,成功举办“千亿斤增产行动—厚圃大方中低产田全程增收方案发布会”,中国农业大学盐碱地治理方面的专家、大自然保护协会保护性耕作相关专家、厚圃平台相关负责人、中化化肥一线农技推广人员及来自山东省滨州市、东营市农资合作伙伴,约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聚焦中低产田产能提升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挖掘 10 亿亩中低产田增产潜力。我国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根据我国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标准,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约 70%(约 10.14 亿亩),主要分布于华北旱作区(盐碱区)、西北旱作区(盐碱区)、南方红黄壤区,普遍存在盐碱化、土层薄、肥力低等障碍。通过现代科技赋能,这些中低产田有望提高粮食产能10%-50%,成为落实 “藏粮于地” 的核心抓手。中低产田产能提升,将直接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从 “靠天吃饭” 转向科技驱动,实现节本增效与产业融合。中低产田多位于生态脆弱区,通过 “绿色增产” 路径,构建生产与生态协同的农业系统,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重点区域提供生态安全屏障,破解生态约束,实现增产与减排双赢的目标。
为中低产田产能提升开出“大方”
会议伊始,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专家牛灵安教授作题为《中低产田生产障碍和产能提升路径》的专题报告。他介绍,中国农业大学以石元春院士为首的盐碱地治理团队,曾经为我国盐碱地治理书写下“千年盐碱滩”变身“米粮川”传奇。他深入剖析了制约中低产田提质增产的障碍因素,尤其是盐碱地的成因和胁迫,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解析了盐碱地治理路径,为中低产田提质增产提供了方向。
随后,厚圃土壤健康平台负责人傅春杰分享题为《厚圃土壤健康平台助力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行动》的主题报告,通过“洞察趋势、厚圃平台战略及实践、厚圃共赢计划”三部分内容,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厚圃如何助力中低产田产能提升的路径。
傅春杰表示:“‘农业八字宪法’告诉我们,单产提升必须要有系统化思维,要集成科技赋能,要坚持‘以地适种’与‘以种适地’相结合,要找到影响产能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以中低产田为例,厚圃平台就是以精准发现土壤健康与作物健康的问题,并从‘土壤健康提升、高效作物营养、绿色防控以及保护性耕作措施”维度,开出综合解决方案的大方。”,未来,厚圃平台将联合大自然保护协会,共同推广以秸秆覆盖和免耕播种为代表保护性耕作模式;与先正达集团中国种子业务联合,试点推广耐盐碱、酿造“专用粮”作物,打造盐碱地特色产业模式。会上,傅春杰发布了厚圃“大方”品牌,即厚圃平台推出的系列作物标准化健康种植方案。
厚圃平台技术负责人杨富强博士作题为《东营滨州盐碱地测土结果分析》报告。他结合厚圃平台前期为农户所开展的“吾土体检”数据, 指出本区域中低产田(盐碱地)主要存在“土壤pH值和盐分过高,镁比过高,有机质含量低,有效氮、有效磷及部分微量元素含量严重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农户多以传统用肥习惯为主,缺少科学施肥方法。杨富强博士对土壤问题的精确诊断为后续开方提供了科学支撑。
中化化肥山东营销大区厚圃土壤健康负责人、特肥产品经理张鹏重点介绍了“厚圃大方一中低产田(盐碱地)全程标准健康种植方案”。他表示,该区域盐碱地主要存在“瘦、板、生、冷”几方面特点,并针对玉米和小麦分别开出全程标准化健康种植方案,方案包含不少中化化肥“生物+”战略打造的大单品,如良田葆、科得丰、优翠露、优靓美。中化化肥山东营销大区植保产品经理钟帅重点介绍了玉米和小麦全程植保方案。
为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贡献“厚圃力量”
与会代表对先正达集团中国、中化化肥担当国家战略表示高度肯定,对加入厚圃平台、推广厚圃服务与厚圃大方表现出高度积极性。中化化肥山东营销大区鲁北战区经理刘玉生详细介绍了厚圃平台引领农资合作伙伴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的重要机遇,以及重点培育样板客户,打造厚圃示范村、示范户,打造厚圃大方样板田的一系列部署,确保厚圃平台“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落地,为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提升行动,贡献厚圃力量和方案。
链接:厚圃平台科技赋能,服务创造价值
厚圃土壤健康服务平台始终秉持“科技赋能农业,服务创造价值”的理念,致力于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高效、可持续的土壤健康及作物健康解决方案。通过此次战略发布会,厚圃土壤健康平台进一步明确了向中低产田(盐碱地)进军的决心和行动,未来,厚圃平台将继续携手行业伙伴,推动土壤健康管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中低产田提升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编辑:郝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