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蓝花自主品种全国推广面积占比达37.5%
2025-04-30
作者: 来自: 农民日报
日前,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国家西蓝花育种联合攻关取得新进展——2024年我国西蓝花种植面积约156万亩,攻关组新选育品种推广面积达到58.5万亩,在全国推广占比达37.5%,比攻关前提高了32.5个百分点。浙江、云南、甘肃等地明显实现进口品种替代,扭转了西蓝花种业的被动局面。这一成就标志着我们在西蓝花培育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进一步缓解了长期以来的种源依赖问题。
2022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总体方案》,支持浙江省组建攻关组,牵头开展西蓝花育种联合攻关,以实现“替代进口、引领全国、带动产业”为目标,联合国内27家科研单位、高校、种业企业和推广部门,开展协同攻关,在新品种选育、联合测试、制繁种技术、协作机制等多个方面取得新进展。
攻关开展以来,各成员单位搭建联合育种平台,选育了一批突破性品种。通过应用小孢子培养、胞质不育恢复等技术,创制新种质8576份,针对花球蕾色、球形、耐热性等重要农艺性状,评价各类种质材料3825份,育成了一批综合性状优异、适应性广的西蓝花新品种,其中通过省级认定或植物新品种权品种95个,中青系列、浙青系列、台绿系列、美青系列等西蓝花新品种,已在全国大面积示范推广。
其中,台绿5号、青城5544、美青70、浙青161、台绿630等突破性品种,单个品种年推广5万亩以上。中青16、浙青100、美青、台绿75等一批苗头性品种,具有替代国外品种的潜力,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近年来,攻关组加快新品种测试评价,在天津、河北、云南等11个省区搭建全国性联合测试平台,建立3个一级测试点、11个二级测试点和1个新品种核心示范点,为育种工作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数据支持。
据统计,核心展示点累计展示示范品种1000个次以上、展示面积达2200亩次以上,现场观摩达2500人次,发布年度优秀品种75个次。示范推广的优良品种分别在浙江、河北、云南等主产区实现大面积替代日本和欧洲进口品种,不仅为种植户带来了经济效益,也极大地增强了我国西蓝花种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力地推动了西蓝花产业的蓬勃发展。
为避免各单位单兵作战、种质资源匮乏等问题,育种攻关组创新工作机制,搭建共享平台,极大激发了特色蔬菜作物的育种创新活力。各攻关成员单位共同签署相关协议,明确收益分配规则。育种单位积极共享经DNA测序的不育系材料,成功开发西蓝花40K液态芯片,搭建起拥有415份核心种质及主要育成品种的DNA指纹图谱库。借助图谱构建与联合开发协议,清晰界定合作细则与收益分配比例,有效推动商业化育种,妥善解决知识产权保护与共享的矛盾。
目前,攻关组已签订6份合作协议,如浙江美之奥种业分别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签订不育系利用合作协议,按分工和贡献确定收益分配,育成3个强优势组合。同时,还有4对单位采用品种权使用费转让、资源全共享的企科合作模式,西蓝花育种攻关稳步推进,成果初显。
自国家启动西蓝花育种联合攻关以来,资金投入成效显著,各方累计投入约9000万元,为攻关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浙江省积极发力,设立“农业双强”种业创新平台与基地建设财政专项和育种专项,每年投入约500万元支持西蓝花育种研究。江苏、湖北、湖南、天津等地,设立种子种苗创新专项,在西蓝花科研、示范推广及制繁种基地建设上投入专项资金。
编辑:郝锐敏